【Beer Run・博評】跑步飲咩都要管?做運動都要和理非非?

撰文:鄭美姿
出版:更新:

香港好熱,但我們的道德高地,卻比珠峰還高。

「全城街馬」搞 Beer Run,跑 1.6 公里,一邊跑一邊飲啤酒;節目表一推出,連衛生署署長都要介入,全城專家也撲出來反對,理由是酒加運動,有害健康。

睇完後,我的眼珠真要掉下來,我不知道反對者中,有幾多人真係參加過「運動賽事」,不過莫論答案是耶非耶,很多人腦子仍未開竅是實情。

腦袋究竟在哪裏卡住?就是我們對於運動一種獨裁的、港式的定義。

過去多年,我曾在香港和台灣,參加過跑步、單車、渡海泳和鐵人賽的賽事。什麼人才會「屎忽痕」報名去玩這些比賽?當然是運動發燒友、古銅色皮膚、身材起碼 keep 到 36、24、36 吧?但沒有,為什麼?為何我手臂的贅肉鬆垮垮、為何穿起短褲我的腿不似歐鎧淳,為何我的體脂去唔到 9.5%?

因為跑下步、踩單車、游下水,做下這些運動,不過是生活一種,做運動的人本來就燕瘦環肥,參加比賽的人絕非下下拼了命要做李慧詩。比賽只是為了玩玩,比賽可以包尾,比賽途上我總是長了識見,回家寫段文,也不至言語無味。運動不過如此,脫兔和石頭之間,尚有九萬幾種運動和比賽的模式。

參加比賽的人絕非下下拼了命要做李慧詩。(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不過,有很多人的腦袋還是卡住。

我喜歡參加渡海泳,游過中灣去淺水灣的元旦冬泳、游過吐露港至大美督等 local 賽,但只有一個賽事我每年回轉,就是大浪灣至石澳一段 2.2 公里的比賽。那個賽事我私下稱之為鬼佬賽,落水時在大浪灣沙灘,會有個風笛手奏樂歡送,然後我們投奔怒海,游出防鯊網,就展開一趟陽光旅程。我游得好慢,仲要游蛙式,也不敢說自己盡了力,因為我總是在海浪裏面發台瘟,有時被水波裏一種靜謐吸引而慢了步伐,有時為着天際浮現的一朵怪雲而感動,眼睛遂偷望多幾眼。

然後我總是以尾三尾四尾五的姿態上水,上岸時有點頭耷耷,因為獲得現場太多掌聲的歡呼。不過統統不是給我的,而是落在我身後年老的泳手身上。他們頭髮斑白,身材有點臃腫但優雅,記得幾乎每年都有幾對年老夫婦,手拉着手一齊完成賽事。不過真的,他們通常都不是華裔。

比賽其實可以這樣,比賽可以是一種生活的享受,比賽可以讓你實踐夫婦之間的感情。但我參加過不少很 local 的本地賽,他們一般都是趕鴨仔,趕出發、趕完賽,趕住還返條路。名副其實是比賽,是與時間的競賽,參賽者都年輕力壯,上了年紀的人極少。衝線之後,塞給你證書和獎牌,還少不得半青不熟的香蕉。

然而那些本地的鬼佬賽,完賽之後總有人捧上自家製的甜點分發,double chocolate muffin 和 brownie 少不得,烤雞和燒豬手都有,有人開紅酒、開香檳,冰凍啤酒更是一上水就幾乎遞到你嘴邊。我從沒有自這些鬼佬賽中,得過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證書和獎牌,因為他們的運動不只是比時間,他們的運動,是把運動活在生命裏。

運動不只是比時間,運動可以活在生命裏。(作者提供圖片)

香港的問題是什麼?是我們將「運動」粗暴地定義。我們的道德高地高過珠峰,參與運動報名比賽的人,一定要早睡、要早起,飲食模式按着食物金字塔,少糖少鹽少油、不酒不煙不講粗口不談政治,比賽要盡力拼到最後一秒鐘,人人樂觀積極永不放棄,胸有胸肌,腹有詩書。運動是高尚的、是中產的、是休閒的,是有裝備的,是輸人也不要輸陣。跑步頭 10K 規定你飲白開水,之後才可飲寶礦力或者水動樂,完賽你要食條蕉或者 KitKat,香港人都是乖寶寶。我們對運動最有認識,但我們對運動其實一無所知。

跑 1.6 公里中間飲下啤酒,那不是秒表計時 pacing 五分鐘一公里、展現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的競賽一刻,那是「嗨,咁熱跑步隊罐啤酒啦~」的一種生活情趣。正如早前老師曾燕紅上珠峰,竟然也遭萬箭穿心,就知道香港有些人真的病了。運動是什麼,運動包含了自律、自愛和自由,外人因愛之名的管治,其實是一種對運動價值觀的最大侮辱。我只能失望地總結,香港差的還很遠。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