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女性車廂減少性騷擾 抑或挑起更多爭端?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港鐵不時發生性騷擾案件,這問題一直困擾女性及其他受害者。民建聯在周日(7月16日)舉行記者會,建議港鐵在繁忙時段預留女性專用車廂,加快在列車裝閉路電視,加派便衣警員,又鼓勵女士自保和舉報。各項建議之中,以女性車廂的爭議較大。他們認為專用車廂在不少地方實行,能有效減少非禮事件,減少誤會。然而,觀乎實行的地方,收效各異,而且產生預期以外的社會效果。在香港實施女性車廂,需要通盤考慮民間反響,以及實際操作,不能單憑保護女性為由隨意推動。

廣州女性車廂仍有不少男乘客排隊。(中新社)

鐵路風化案不絕 數字被低估

港鐵數年前已經增加措施,預防性騷擾及暴力行為,例如張貼海報及宣傳品,加貼磨沙貼紙等,關注性暴力的民間組織表示肯定。即使如此,港鐵的非禮和偷拍裙底的案件仍然有發生,依據鐵路警區統計,去年兩者合計約270宗,佔所有罪案約四分之一,較2015年219宗高約兩成。民建聯在本年六月底至七月初進行的電話調查,回答曾遭非禮的男女表示,因為怕尷尬、怕事、難舉證,只有一至兩成會舉報,因此推論警方數字低估實情。

可在車廂外犯案 專用車廂就沒有價值?

設立女性專用車廂用意良好,因為在人群密集的車廂,犯罪者容易下手和脫身。受害的大部份為女性,加害的是男性,專用車廂可以為女性感覺更安全。類似建議反覆在香港討論,最常引用的例子是日本。日本1912年開始已引入女性車廂,現代列車則在2000年開始引入,減少「電車痴漢」騷擾。新近例子則在廣州和深圳地鐵,兩地上月推行女性優先車廂。

有人反對女性車廂,因為這會傳達錯誤訊息,即只有車廂才會出現女性騷擾案件。的確,騷擾行為過往曾經發生在月台、電梯和樓梯,防止措施應該套用在車廂內外,多管齊下。港鐵需要加強性罪案意識資訊給鐵路職員和警員,注重鐵路範圍保安。但這理據不足以否定專用車廂的潛在成效。

成效縱紛紜 乘客至少令安心

港鐵宣傳海報,呼籲婦女不幸遇到非禮,不要啞忍,應向警方及職員舉報。

另有意見指,女性車廂無助於同性之間的騷擾案例,也未能為跨性別人士提供保障,反令這些人士處境尷尬。然而,統計顯示女性受騷擾的數字不絕,而她們佔數字的相當比例,而且被低估,設立專用車廂至少令一群主要的受害者安心。

日本警方和鐵路部門指出,女性車廂的效果紛紜。以御堂筋線為例,數字由2002年的111宗,降至2014年的48宗;谷町線則是從2003年的5宗,增至2014年的13宗,未能證明能否歸因於這措施,但不少調查顯示女性搭客感到更安心。民建聯的調查也顯示,多數男女受訪者贊成設立車廂。

措施恐助長「怪責受害者」想法 強化男女性別定型

我們能否在此說,專用車廂無往不利?不少文章也提出措施還存在其他誤解。其中之一,是人們倒過來認為女性只應前往專用車廂。當受害者舉報之時,警方、車務員、以至其他搭客或會質疑受害者為何要選搭普通車廂,暗示受害者是自招。女性走進普通車廂的威脅可能會更大。觀乎早前九龍灣港鐵站女子被姦劫案,不少網民怪罪受害者,此等憂慮並非杞人憂天。

港人早已為「關愛座」、「優先座」、「優先使用設施」爭喋不休,三不五時為著應否讓座吵架,甚至拍片上網公審。港鐵如果再添上女性專用車廂,估計社會再有新一輪激辯。

性別間的緊張關係,還體現於男性感受屈。一來,女性專用車廂措施,會定型所有男性也是潛在騷擾者,強化女性是受弱者,對雙方不公平。二來,就是在廣泛推行的日本,近年冒起「痴漢冤罪」事例,即有男性無辜被屈非禮。有男性主張乘車時全程高舉雙手以表清白,甚至建議設立男性專用車廂,避開誤會。

懷疑被痴漢非禮,女生最重要是要抓著疑犯的手大聲呼叫,很快就會有車站職員幫忙抓人。(電影《それでもボクはやってない(儘管如此我沒做過)》劇照)
平日繁忙時段金鐘站擠滿乘客。(鄭子峰攝)

港鐵人流密集 難安排專用車廂

除了想法上的爭議,女士專用車廂也有實際影響。如果車廂設於列車中間位置,男性仍然會穿梭車廂,專用的好處就會打折扣。如果設於首卡或尾卡,碰上繁忙時間,大堂已經相當擁擠,本來想走到專用車廂的女性,也未必走到目的地,結果會出現專用車廂有空位,其他車廂更擠迫。在主要車站例如九龍塘和金鐘,混亂會更明顯。港鐵曾經以執行困難為由,拒絕採納建議,不無道理。雅加達的地鐵在2010年採用頭尾卡專用車廂,面對類似問題,三年後取消。

性騷擾個案,一宗也嫌多。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受害者和旁觀者勇敢求助,惟不少情願啞忍。增設女性車廂眾多對應措施之一。倡議女性車廂大抵出於保護好意,但支持者必須認知,措施在世界各地的成效不盡相同,既非必然減少鐵路性罪案,而且會衍生執行問題和性別間的磨擦,不應一味說好。外地的經驗告訴我們,衍生的問題是長遠而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