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麥明詩的「神沙」風波 電子支付不容再拖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的士找贖零錢的問題近來在網絡惹起熱議,藝人麥明詩昨天(9月27日)乘搭的士,司機其後在facebook發帖,強調她自願放棄取回6毫找贖。事後,麥明詩補充「用電子收費大家咪唔洗煩囉」。事件本屬茶杯裡的風波,但隨着帖文在網上廣傳,再次引起網民對的士業界的不滿,批評的士的支付方式落後。
業界抗拒非現金支付多年,對於出行的市民來說,無疑大感不便。當政府聲言推動智慧出行,卻連八達通、信用卡等現存、主流交易方法也未打進的士;由此看來,香港與智慧城市的稱號仍相距甚遠。

左圖係麥明詩轉發該名的士司機嘅post,右圖則是該名的士司機原本嘅文字。

司機抱殘守缺 拒絕非現金交易

港人早已感受非現金、感應式付款的好處。市民擁有一張八達通,即無需攜帶大量零錢付款,也可用之於大廈住戶認證等功能。港人也漸漸習慣各類手機支付工具。其實早於2011年7月,的士已經引入八達通及信用卡收費,惟一直未能普及。到今年中,支援信用卡付款的的士,仍不及半成;在 18,163 輛的士中,估計支援八達通的也只有數百部。

的士司機拒絕非現金支付的原因眾多,主因之一是難以即時收回現金,司機無法即時支付車租、汽油和石油氣費;司機交更「清數」時,也不甚方便。此外,租機費和行政費是也是一項負擔。八達通的總裁張耀堂稱,即使曾經推出資助和優惠吸引司機,成效仍然不彰。

坊間一直流傳,非現金支付會減少貼士收入,此外,家人和稅局有機會透過交易記錄得悉收入。其實如實報稅是公民責任,瞞報收入本屬違法。假若這個說法屬實,既顯示的士司機只顧自利,又抗拒多元化的交易渠道。支付方法單一,再加上近年對的士服務的不滿,不少市民也轉投接受信用卡付費的Uber。

如果有新方法容許司機即日取回收入,加上優惠,就能解決問題?電子錢包TNG的經驗告訴我們,司機並不受落。近月再有科技公司計劃整合支付模式,乘客可透過終端機,選擇信用卡或手機付款,但成效如何,有待產品面世後才能判斷。

參考外國例子 厲行支付改革

然而,的士行業並非用政府專營權經營,故政府難以管理巴士、小巴的方式,管理的士運作,除了控制的士牌照數目、車資、道路規則外,政府對於的士規管可做的就寥寥無幾。上屆政府就「優質的士計劃」作諮詢,原意是以專營權形式改善服務質素,隨即遭司機抗議,甚至群起佔領龍和道以示不滿。可以預視,單靠業界自行改革,落實非現金支付只會遙遙無期。

環顧國際城市,在政策配合下,大多數的士都接受多元化方式支付。正如大部份紐約和首爾的士也備有信用卡機。在新加坡,乘客可以使用類似八達通卡的 EZ-link 付車資,只要多付一成補償交易成本,即可用信用卡繳付車資。該國的士最近更開始接受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另一邊廂,在內地乘客用支付寶繳付車資就更稀鬆平常了。

的士司機不時發起抗爭反對政府改革。

港府如何與的士討價還價,可以參考倫敦例子。倫敦的2.25萬架黑色的士(Black Cab)全屬自僱,他們過往以成本為由,拒絕安裝信用卡讀卡機。在交通部進行公眾諮詢後,政府以恩威並重的方式,落實的士電子支付。去年10月,黑色的士終開通信用卡付款。當地交通部的成功之道,在於容許的士司機加起錶價約一成,並要求信用卡公司減低服務費開支。

電子支付大勢所趨 港府莫左閃右避

近來,香港社會熱烈討論電子支付步伐是否落後於人。上月青嶼幹線大塞車,不少人認為現金繳費已經過時,甚至阻礙行車,為市民帶來不便。但另一方面,不少市民仍懷疑全面放棄現金、使用手機應用程式交易,會否掀起侵犯私隱、逃稅等問題。現時多項支付工具競爭,也叫商戶和個人無所適從。

我們要承認,電子支付乃大勢所趨,其技術成熟,要在香港的士行業實踐應不成問題。香港政府曾矢志要成為智慧城市,花費公帑進行研究,卻少有落實政策。正如前述,的士支付方式的問題由來已久,政府應從這一步做起、介入處理,展現落實智慧城市的決心。另一方面,的士司機、車行不能只懂抱怨 Uber 搶生意,如果他們繼續劃地自限、抱殘守缺,最終只會遭歷史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