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觀點】加侍產假就夠?職場女性困境不應空餘才處理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林鄭在參選政綱中提過要「更有效釋放婦女和年長人士的勞動力,紓緩行業人手不足情況」。可是,於她第一份施政報告中,除了稍為提高侍產假日數外,並沒有就社會中女性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任何緩助措拖。
無疑房屋等有關社會下層建構,是政府一定要處理的範疇,但女性議題並不只是社會富裕又空餘下來才去處理的議題,因為性別議題除了是關於意識形態的平等問題外,亦與經濟、以及市民與政府之間如何建立信賴關係有關。因此,女性議題是切身又不容忽視的民生問題。

第一份施政報告中,除了稍為提高侍產假日數外,並沒有就社會中女性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任何緩助措拖。(資料圖片)

女性勞動力是香港重要支柱

過去三十年間,整體勞動人口數字由1986年的65.1%,下降至2015年的61.2%。不過因女性的整體教育水平上升、社會對女性投身工作的觀念有所改變、再加上合約制取代長工制,勞工在職場中可以穩定打一世工到老的景象不復存在,女性也要出外工作以維持家庭收入,以上因素都令女性與男性的勞動力比率逐步收窄,女性勞動人口比例更由1986年的48.9%,上升至2015年佔全港勞動力的54.8%。

大量女性於適婚年齡離開職場 令港人才流失

可是,現時職場的癥結迫使不少女性只可在職場與家庭之間作出抉擇,最後不少女性基於家庭財政問題或傳統性別觀念離開職場,使香港人才流失。

不少人都指出因現時考試制度的評核方式使然,女性在學期間比男性表現更佳,不少專業學科因此出現陰盛陽衰的局面,如女醫生比例在之前30年大幅上升一倍。可是,根據2012年智庫組織「香港黃金五十」發表的報告指出,在2007至2011年間約100名女醫生在30歲出頭離開醫管局,比率較男醫生高出四倍

大量女性決定在適婚年齡離開職場,不單會導致不少行業構成人手不足的壓力,亦使陰盛陽衰的行業難以保留富有經驗的員工。長遠下去,這只會讓香港不少行業都難以維持競爭力,使香港難以進步。(資料圖片)

不單醫護界出現大批女性在適婚年齡離開職場的現象,根據《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從未結婚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70.1%,大幅高於較曾結婚的女性勞動人口(48.7%),可見女性勞動力在適婚年齡後大幅下降的現象遍及整個香港。而大量女性決定在適婚年齡離開職場,不單會導致不少行業構成人手不足的壓力,亦使陰盛陽衰的行業難以保留富有經驗的員工。長遠下去,這只會讓香港不少行業都難以維持競爭力,使香港難以進步。

假如女性在婚後失去工作,亦使她們的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下降。(資料圖片)

失去工作易令女性陷入難以翻生的困境 雙重壓力有誰體諒?

社會失去人才故然是問題之一。另一方面,失去工作亦是讓女性容易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現時香港主流社會仍以工作去定義他人的階級與人生價值,亦有不少人以工作來為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定位,從服務社會與自力求生中得到自我認同。假如女性在婚後失去工作,亦使她們的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下降。

而且長時間離開職場,使得女性在重投職場時,在心理層面上需要時間重新適應;在求職層面上,她們比起同齡且一直全職工作的人,競爭力較低;更遑論一個家庭只依賴男性賺錢,對不少男性而言都是極重的負擔,而這又使得夫妻關係容易產生矛盾;假如一旦離婚,單親且需要照顧孩子的女性,在經濟與照顧小孩上難以兩者兼顧,不少單親媽媽因而繼續從事part-time工作,更嚴峻的情況是單親媽媽需要領取綜援度日,落入社會底層之中。於2015年單親女性綜援受助人數共43,426人,可見情況不容忽視。

一旦離婚,單親且需要照顧孩子的女性,在經濟與照顧小孩上難以兩者兼顧,不少單親媽媽因而繼續從事part-time工作,更嚴峻的情況是單親媽媽需要領取綜援度日,落入社會底層之中。(資料圖片)

而即使另一部份女性可以回到職場,或是從一開始就沒有離開職場,她們需要擔任雙重身份的問題仍然存在。香港物價高昂,不少家庭都要兩口子一同打工方可維持生活成本。在此情況下,不少女性只可一生完小朋友就立即上班工作。可是,因香港本已工時十分長,不少女性受傳統框架所限,在回到家後仍要肩負大部份家務責任。這使得在肩負雙重身份的女性擔子更重。

若然政府一直忽略這群人的境況,只會令女性有感特首無法體恤她們的處境,從而對政府的信賴度減低,無利於建構出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

政府有意帶領改變 還是另一個以性別招徠好處的手段?

林鄭今年以「有決心、敢創新、嘗試做到無微不至」作為本份施政報告的精神。可惜,觀乎全份施政報告,不少政策都只是新瓶舊酒,未可帶領香港作出改變。而林鄭作為香港第一任女特首,並沒有如大眾期望般在施政報告加入任何性別視角,女性問題沒加著墨,更在「更有效釋放婦女勞動力」上「走數」,實在令人失望。

女性就業的問題除了是性別平等這意識上的問題之外,亦是很實際有關經濟及個人價值的議題,不該是放置邊緣的議題,女性的身份更不應只是用來「擋箭」的原因。(資料圖片)

過去不少人都曾經批評她只會在特定場合「忽然女性」,例如競選時被指是「忽略丈夫與孩子」時就說自己是「女人仔」;被指是「CY2.0」時就以「我同梁先生(梁振英)分別很大,佢係男人,我係女人」來擋箭。可是就如文初所言,無疑房屋等議題是政府一定要處理的範疇,不過女性就業的問題除了是性別平等這意識上的問題之外,亦是很實際有關經濟及個人價值的議題,不該是放置邊緣的議題,女性的身份更不應只是用來「擋箭」的原因。

一個貼地又有視野的政府,有責任推行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兩性都可有一個更友善的生活環境。由此,本屆政府實應建立出一套性別政策,幫助在職婦女、希望重回職場、甚至未結婚生子但正在擔憂結婚生子會影響生活質素的女性,不用再為上文的問題苦惱,積極地為港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