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中國疏遠金正恩 有助紓緩核問題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朝鮮領袖金正恩發表元旦講話,向世界宣布「核武按鈕已在桌上」。同時美國網媒亦披露了一份聲稱是中方的機密文件,指中國私下向朝鮮表示願意接受對方擁有核武。不過,金正恩在講話也出其不意地向韓國伸出橄欖枝,表示願意派出代表團出戰二月舉行的平昌冬奧,稍稍緩和了緊張的局勢。為何金正恩會在元旦一改以往挑釁的態度呢?到底未來朝鮮核問題將會因「按鈕已準備」而升溫,還是會因為「冬奧外交」而降溫呢?這可從中國近年對金氏家族的態度改變說起。

金正恩可能會再亮出一手奇牌,派出其妹金與正(右)率領代表團參加冬奧。(片段截圖)

韓戰以來歃血為盟  如今卻是貌合神離

形容中朝兩國關係是「以鮮血結盟」不足為過。冷戰初期韓戰爆發,雖朝鮮軍隊在初期佔有上風、直逼釜山,但自從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戰況出現逆轉,朝鮮軍隊反陷於劣勢,逼使朝鮮「國父」金日成不得不向其他共產國家求助。韓戰初期,經歷內戰的中國本來並不想捲入鄰國內戰,但眼看由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軍隊不斷向北推進,並越過三八線,中國在地緣政治的考慮和蘇聯的壓力下,召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當年中國不想以「常規軍隊」的名義出戰,避免讓國際社會認為是宣戰之舉),最後中方在戰爭中的陣亡人數更逾18萬(抗美援朝紀念館數字)。

中國在韓戰的立場和盤算可視作對朝鮮半島外交立場的主軸。在意識形態主導的冷戰時期,中國在地緣政治的立足點上,認為同是共產主義的朝鮮能為中國提供甚具戰略價值的緩衝區,作為屏障隔開韓國(及後期的駐韓美軍),以防外敵取道半島入侵東北三省。由於中國和朝鮮擁有共同敵人,在此戰略考慮下中國和朝鮮漸行漸近,並於1961年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保證若某方遭到入侵,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中朝關係表面上半世紀以來一直如魚得水,情況直到金正恩掌權後加速發展核武,令中國不得不重估當前中國對朝的外交方針是否適宜。縱使現在中朝兩國貌合神離,不少評論家仍以冷戰時期的戰略分析,認為中國會像昔日一樣,在外交上會袒護朝鮮、「小罵當幫忙」,暗中容忍金正恩不斷挑釁國際社會,以保中國東北面的緩衝區。

韓戰是一場典型的「代理人戰爭」。雖然其為北韓主動發動,但演變至後來已成為美、蘇兩大陣營的對決,兩韓在處理上失去了話語權(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為何中國會疏遠以鮮血結盟的戰友?冷戰思維已過時

事實上,隨着中國在朝鮮半島的戰略利益有變及綜合國力提升,金正恩政權在中國眼中已可說是一項「負資產」,並非像當年抗美援朝般「脣亡齒寒」的關係。自金正恩於2011年掌權後,至今仍未對習近平進行禮節性拜訪,有違外交慣例,折射出中朝關係已達歷史冰點。所以,在解讀金正恩的元旦講話中,中國政策中妙微的轉向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

中國在朝鮮核問題妙微轉向,可反映在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制裁朝鮮的決議上。須知道,中國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在議案上擁有關鍵的否決權。一般而言,任何國家若想其動議通過,就需要在正式投票前,以「非正式外交途徑」(Back Channel)磋商,在達成共識後才把動議正式提案。換言之,從近兩年中國首肯制裁朝鮮的決議案條文,可反映北京對平壤已經日漸失去耐性。

2016年3月,安理會通過「20年來最嚴厲」的制裁,以懲罰朝鮮16年初的核試。值得注意的是,最終落實的《第2270號決議》並未如最初放風透露般嚴厲。相比起放風版本,與中國協商後所通過的決議案中,並沒有禁止對朝鮮出口原油。對於完全依賴進口原油的朝鮮來說,中國雖在此份決議案上投下贊成票,但同時亦為朝鮮經濟留下一扇「活命窗」,以換取到更多時間爭取朝鮮重回談判桌。

可是,隨着2017年平壤加速發展核武和不斷試射導彈,連同中國在內的安理會成員國亦一致同意進一步限制朝鮮的原油進口量,將朝鮮整個經濟命脈緊緊綁縛。上年尾通過的《第2375號決議》和《第2397號決議》中,國際社會進一步將朝鮮精煉石油產品的進口量大幅削減至每年50萬桶,並將原油進口量限制於每年400萬桶,希望藉此癱瘓朝鮮經濟,逼使平壤放棄發展核武。

聯合國安理會在12月22日通過對朝鮮精煉石油產品的制裁決議。(路透社)

中國在朝鮮半島利益有變  金正恩被孤立下伸出橄欖枝解困

畢竟在國際政治的技競場上,一國的外交政策本質上都是服務自身國家利益為主。除了國際社會的壓力外,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已不像冷戰時期,以抗衡資本主義陣營為首要目標。由於金正恩不顧中國的反對、不斷挑戰國際社會的底線,使中國在此問題上已無法同時兼顧其盟友和國際社會的聲音。

從中國近年對朝鮮核問題的取態上,金正恩政權若被推翻,對於中國來說已非不能接受的事。隨着中國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其軍事實力亦一躍成為區域龍頭,能挑戰美國在太平洋事務中主導地位;同時,雖然特朗普經常與金正恩隔空對罵,但其「務實商人」的作風,亦不太可能會就此問題與中國直接交鋒,故中美在朝鮮問題全面開戰的可能性根本是微乎其微。

在此背景下,眼見過去數年局勢不斷升溫,中國不可能繼續奢望與朝鮮繼續維持「友好關係」,而中國在追逐朝解半島的利益亦不會像冷戰時期般投鼠忌器。一旦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決意向朝鮮動武,中國亦有地理上的優勢,派軍封鎖朝鮮核設施,以防核污染擴散至東北地區;再者,即使兩韓最終能夠統一,中國今天亦有足夠的影響力左右鄰國統一後的政策走向。從此看來,半世紀前以鮮血結盟的友誼,今天也不是牢不可破的盟約。

眼看最後一個盟友漸行漸遠,孤立無援的金正恩除了向外界伸出橄欖枝外,也別無他法。從他的元旦講話可見,朝鮮雖仍然強調「核武按鈕已在桌上」,但其對韓國態度軟化同是重要的風向標。加上金正恩下令重開兩韓邊境溝通渠道和傳聞其皇妹代兄出席平昌冬奧,2018年朝鮮核問題或會有個令國際社會鬆一口氣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