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馬時亨倡內地建「香港城」 逃避問題、不切實際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辯論展開,港鐵主席馬時亨急不及待提出意見。他建議在廣州高鐵站附近建「香港城」,支持在貨櫃碼頭興建房屋,卻反對發展粉嶺高球場選址。三項建議皆違背大眾利益,更無意糾正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馬時亨只着眼企業利益,有負公營鐵路掌舵者的身份。要真正解決房屋問題,政府必須大刀闊斧,收回短期租約和長期閒置土地,興建公營房屋,分散都市交通壓力。

馬時亨表明反對收回粉嶺高球場建屋,但卻認同在貨櫃碼頭上蓋建屋。(資料圖片)

「香港城」建議非新意 房屋土地問題未解

近日,馬時亨接受《南華早報》訪問,談及房屋問題。他提出三項建議:一、港鐵與國家鐵路總局商討,在南沙和佛山建立「香港城」,供港人居住,並透過高鐵連接香港;二、支持在貨櫃碼頭上蓋建屋,並興建鐵路連接;三、反對在粉嶺高球場建屋。

馬時亨的南沙佛山「香港城」建議實非新鮮事。港府在2013年開始研究在南沙籌建「香港園」,內裏包括科技產業,還有回收業及骨灰龕場,以及公營房屋及安老中心,並爭取園區開發及管理權。雖然研究在翌年被傳媒揭發後,指大部分構思不可行,跟進報道漸淡,但南沙土地開發一直進行,也跟香港相關,例如粵港深度合作區啟動區在去年就土地平整招標。因此,訪問提到港鐵與中國鐵路公司商討,洽購廣州高鐵站附近土地,建造設有廉價住屋及高質素醫療保健設施的「香港城」,非意料之外。

萊坊今日發布2018年第一季《全球樓價指數》,其中本港一般住宅樓價按年升近15%。(資料圖片)

誠然,粵港融合乃大勢所趨,香港更應爭取發揮所長,促進人、物、訊息和資金流。珠海/橫琴、中國/新加坡、中國/俄羅斯也有合作發展產業的例子,港人不應反應過敏,動輒猜想人口挪移,淘空香港。現時政府未有大型計劃驅動,已有約 50 萬港人在內地定居,足見兩地交流頻繁。即使如此,港府切勿以為可以順水推舟,北上拓城,紓緩土地房屋壓力,這無異於逃避問題。香港的房屋問題,源於土地資源分配失效,政府在決策過程偏袒地產發展商,新建公營房屋比例不夠進取,未能善用新界棕地,補地價機制黑箱作業。「香港城」能吸引工作居住的人數始終有限,房屋問題仍纏繞大部分港人。

此外,北上拓城實為一廂情願,以為花錢在租地、基建就可以解決土地問題。周邊城市同樣需要土地,若將土地租給其他城市,或會阻礙自身城市規劃,尤其是基建和交通發展。雖說解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艱難,但向外租地拓地亦非容易。

香港工商專業聯盟會提出在「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的內地城市,興建「香港城」。(林若勤攝)

保留高球場欠理據 貨櫃碼頭建屋需審慎處理

「01觀點」一再指出,粉嶺高球場建屋的保育價值甚微。一來高球場植被和樹木需要農藥維持「生機」,二來,有其他綠化地區的保育價值更高。馬時亨此刻高舉保護高球場,理由站不住腳。反之,粉嶺高球場屬已平整土地,而且可以短期內收回建屋,容納萬計居民。洽商康樂是重要的社會活動,但房屋問題迫切得多,政府應該權衡輕重,收回社會爭議少、容易發展的私人遊樂場地。

至於在葵青貨櫃碼頭上蓋建屋,政府需首先解決技術問題,包括碼頭作業帶來的污染。即使技術上可行,甚至出於近年貨櫃吞吐量下降而搬遷或清拆貨櫃碼頭,但在都市興建大量住宅,勢必加劇市區交通負荷,對居民弊大於利。

港鐵物業租賃和管理業務收入龐大。(圖片來源︰港鐵年報)

與其評論土地供應選項 不如反躬自省

馬時亨樂於評論土地供應選項,曾說現時樓價貴得「黐線」、「真係癲」。不過,他卻少有自省,沒有覺察他執掌的港鐵公司,也是土地房屋問題的共犯。港鐵透過物業發展權模式,在鐵路站上蓋興建私人商住物業,從發展商籌集資金興建鐵路。歷史證明,港鐵生意幾乎無寶不落。即使過往出於財務便利,減少政府開支,容許這種營運模式。到了今天,港鐵年賺數十億元,絕對有能力改變建屋模式,例如在部分港鐵地皮興建可負擔房屋,不論公營或私營,以減輕市民房屋負擔。如今港鐵還要在內地項目推銷鐵路及物業發展模式,等同複製樓房昂貴的惡果到內地。馬時亨在訪問中稱,在「香港城」興建本地樓價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單位之說,宜添幾分保留。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本周四(26 日)正式展開為期五個月的諮詢,各方團體競相表達立場。港鐵手握物業、地皮、交通基建,理應帶頭疏解土地問題,盡公營企業的責任,絕非逃避問題,仰賴域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