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脫歐反成被殖民 挪威模式可帶來軟着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自從2016年6月公投,52%民眾支持英國脫離歐盟後,倫敦的政局就一直處於風浪之中。雖然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上周五(6日)在契克斯(Chequers)的會議後發表聲明,向外界交代英國和歐盟關係的談判立場,並強調此模式的優勝之處,但「軟脫歐」的立場反而開罪了內閣中支持「硬脫歐」的要員,將兩大陣營推向無法調解的局面,令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David Davis)和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相繼宣布請辭。儘管有論者認為,兩位重量級要員離任或會團結「軟脫歐」陣營,統一戰線,但即使文翠珊能擺平黨內反對聲音,其脫歐立場在實際操作上亦有不少的難關,故「硬脫歐」的機會仍未可完全排除。

英揆文翠珊提出「軟」脫歐方案,但內閣大臣意見分歧,兩日內三人辭職。(路透社)

硬脫歐看重政治問題 軟脫歐在乎經濟波動

雖然保守黨對脫歐方式早已存有分歧,但戴德偉和約翰遜呈上的請辭信中,其遣詞用字之尖銳,實為近年英國政壇鮮有看見,同時亦明確地反映出,兩人皆視硬脫歐為保護英國主權的最終可行手段。

戴德偉的請辭信明言,若要代表英國向歐盟提出《契克斯聲明》的立場,其情況猶如「不情願徵兵」(reluctant conscript)。作為硬脫歐的領軍人物之一,戴德偉的立場一直支持離開歐盟的關稅同盟、單一市場及重掌邊境控制權,做到「真正」的脫歐。他批評「軟脫歐」的立場不僅會削弱英國在談判地位,更指「共同規則」(Common Rule Book)只續將大部分「經濟控制權轉移予歐盟」,無助尋回英國的自主權;同樣地,向來口沒遮攔的約翰遜除了形容該方案是「粉飾一坨屎」外,在其請辭信中,他更狠批方案是「不切實際」和「無法實現」,並會帶領英國「走向殖民地的地位」。雖然約翰遜在信中坦言此觀點屬少數意見,無法得到黨內主流聲音支持,但上述兩人的顧慮,除了可以理解為權鬥之爭,其實亦不無道理(見下文)。

反之,《契克斯聲明》則看重未來英國與歐盟的經濟關係,望以「軟脫歐」的手段,減輕脫歐所帶來的經濟波動和不確定性。方案的核心是與歐盟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透過保留與歐盟訂立的商品共同規則、設立新海關安排、建立聯合框架解釋英國和歐盟簽定協議等,望平衡民眾對重執主權的訴求(聲明亦提出重置進出境限制)和與歐盟完全割離的風險,包括經濟下行及破壞《貝爾法斯特協議》(Belfast Agreement)的邊境安排。問題是,到底「軟脫歐」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呢?

從2016年脫歐公投開始便採取強硬脫歐立場的外相約翰遜,如今尾隨脫歐大臣戴德偉遞上辭呈,令文翠珊內閣地震更為嚴重。(路透社)
+4

挪威或成英國參考對象 餘下九個月還能走多遠?

雖然脫歐白皮書仍未出爐,但從《聲明》所建議的「軟脫歐」方式來看,文翠珊或有意參考挪威與歐盟的合作關係。所謂的「挪威模式」,是指兩個主要的歐洲組織,分別是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和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EEA)。 目前,挪威跟列支敦士登和冰島同屬兩者的成員。EFTA由上述三個國家另加瑞士所組成,除了與成員國進行貿易外,EFTA亦可被視為組織,與非歐盟國家,例如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另一方面,EEA是所有歐盟成員國及前述三國的經貿合作安排,以非歐盟成員國的身份,進入歐洲單一市場。

問題是,雖然按政府評估影響所稱,「挪威模式」或是最有效的方式,來減輕脫歐所引伸的經濟損失,但此舉並非毫無掣肘。首先,當局已宣布英國將於明年3月29日正式脫歐,距離目前僅有九個多月,而當年挪威與歐盟的談判需要逾十年才取得共識。換言之,要在短時間內與歐盟商討和敲定所有協議細則,可謂難度極高;其次,英國作為首個啟動歐盟憲制基礎《里斯本條約》(Treaty of Lisbon)第50條申請脫歐的成員國,若歐盟願意向英國讓步,實現「挪威模式」,恐會打開潘朵拉盒子,加強歐盟內部疑歐國(如波蘭和匈牙利)的離心,樹立壞榜樣。正如早前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所言,「非成員國不可擁有與成員國相同的權利和福利」。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指英國在與歐盟的未來關係方面,仍在試圖「採櫻桃」,暗示專門挑選對自己有利的選擇,對方的下一階段脫歐談判方式似乎基於「純粹的幻想」。(Getty Image)

再者,「挪威模式」未必可讓文翠珊重設進出境限制。加入EEA的條件是成員國必須接受「四項自由」原則,包括貨物、資本、服務及最具爭議的人員自由流動,故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同屬《神根公約》(Schengen Agreement)的成員國。雖然理論上,EEA協定第112條允許非歐盟成員國,在面臨嚴重經濟、社會或環境壓力時,可採取「單方面行動」,一如過去列支敦士登曾以資源問題為由,暫緩實施「四項自由」(最後亦於2011年履行責任)。反之,以目前英國的狀況看來,列支敦士登的「辯護理由」實屬難以成立。

事實上,除了上述潛在問題,歐盟早前亦明確表示,望英國當局能處理好法律問題,使北愛爾蘭繼續留在歐盟關稅同盟,確保貨品自由流通,避免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出現「硬邊界」。可是《聲明》除了重申過往的論調外,並無提出具體和可行的解決方案。由此可見,是次「硬脫歐」陣營雖在內閣逐漸失勢,或可團結保守派對文翠珊的支持,但真正的戰場,是英國如何在短短九個月內,將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的完成。真正的脫歐談判,現在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