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新程式新增嶼巴實時資訊 港鐵三巴仍缺 負智慧城市之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運輸署本周二(7月24日)推出「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提供駕車、乘車及步行的實時道路資訊。新程式提供方便殘障人士出行路線,試行步行路線的指引,又新增部份空置車位訊息,功能比署方過往程式多,但仍未「盡顯武功」。
善用交通數據,對社會必定利多於弊,政府必須施加更大壓力,要求營辦商開放數據,供政府及民間使用,無負智慧城市之名。

運輸署推出「香港出行易」的綜合流動應用程式,結合了駕駛、步行及乘車資訊。

政府錯失要求巴士公司開放數據時機 應用程式功能被削

三家主要巴士公司以私有產權為由,不肯開放數據,連專線小巴及港鐵公司也不在此列。港人計劃路程時,惟有穿梭多個程式,甚為麻煩。早在三家巴士公司商討專營權續期時,立法會議員莫乃光及不少民間團體已經要求政府加入開放數據的條件,否則不獲續期。

教人失望的是,政府竟然替巴士公司護航。上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辯稱,其他地方的政府補貼較多,甚至乎是市政府營運,所以資訊實際上是政府擁有。香港的公共交通制度「很難跟其他城市相提並論」,只能希望「營辦商會主動一些」。

在簡介會上,運輪署總工程師(智慧出行)羅慶新稱,署方一直鼓勵營辦商開放到站時間數據,但營辦商認為是私有產權。

事實上,營辦商肩負公共交通的責任,而本地營辦商更享用地區或路線專營權,理應促進香港的交通服務質素,要求開放數據,合情合理。再者,政府是港鐵的大股東,官員是港鐵董事局成員。政府要推動智慧城市,卻連「國企」港鐵也不能完全開放數據,只向 Citymapper 等個別出行程式發放車務訊息,試問競爭對手豈會跟從?一個好消息,是署方正與港鐵商討日後能否包括港鐵到站數據。

因此,現時市民可以只可透過新程式,得悉電車和大嶼山巴士的到站時間,計劃車程。惟兩者的覆蓋範圍有限,如要乘搭其他交通工具,乘客唯有回到各個營辦商的程式搜尋。

「香港出行易」暫昤提供逾220個停車場的實時泊車資訊。(洪業銘攝)

開放數據有助出行 「肥水不流別人田」實為短視

「01觀點」多次強調,開放交通數據有益社會。所謂開放數據,是指任何人和團體也可以取得、使用和分享數據。而優質的數據,是易於閱讀,格式一致,以及定期更新。

市民得益於開放數據,因為程式有助個人計劃出行,減少等候時間,解決「最後一哩路」的問題,更能避開擠塞,交通費也用得其所。在芬蘭赫爾辛基,為鼓勵放棄私家車,手機程式 WHIM 推出定額自由轉乘套餐,乘客只需預付一定金額,就可選搭各項公共和共享交通工具,並可預先計劃路程。

商界和學術界可以整合不同交通機構數據,製作創新產品,改善城市交通資源分配,從而更有效率使用能源,甚至解決與交通相關的社會問題,例子包括探討車輛走向、空氣污染及人類健康的關係。

固然,交通機構喜歡獨享數據,既減輕公眾監督班次和載客率的壓力,又可確保程式流量,賺取程式附帶的廣告收入。其實,機構低估開放數據的自身效益,不容忽視。

市民選擇步行路線後,可點選右方的卡路里按鈕,輸入自己的體重,系統經計算後,便會顯示該步行路線,可消耗的卡路里。(「香港出行易」截圖)

整合數據有助路線設計 確保資料匿名不含私隱

當整合並開放乘客數量的電子數據,區議會、市民和交通機構可以從中分析,把數據圖像化,審視應否重新設計更直接的巴士路線和班次,乘客不再幾經轉折才到達目的地。有了總體數據,民間討論就更堅實,不用依靠個人主觀訴求,問卷調查,以及最原始的人手數算客量來檢討服務。在英國肯特群和倫敦南部,營辦商 ArrivaClick 已經試行這類「智慧巴士」服務。

再者,機構之間可以加強合作,吸引需要轉乘的市民籌謀路程,例如小巴和港鐵,港鐵和共享單車。這在個別交通工具失誤時更為重要,例如港鐵壞車,乘客可以在同一個應用程式,得悉所有替代路線、到站時間以至載客量,盡早疏散人群。

開放數據的前提是搜集數據,網民擔心會否取得大量個人資料,令政府或交通機構辨識個人資料。運輸署回應,「香港出行易」不會收集用戶個人資料,例如不需要知道用戶電話、人名,所得交通數據也不會作執法用途,所以不會洩露用戶私隱。希望運輸署信守承諾,更進一步,技術主管應制訂匿名化(anonymization)措施,杜絕資料被重新得以辨認(re-identification)的風險。

《重拾領導力︰香港01社論選集2017/2018》 書展優惠價︰$70 《安得廣廈千萬間︰香港01土地及社會政策倡議》 書展優惠價︰$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