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Twitter慘遭拋售 用戶增長不似預期 須解決兩大難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Facebook上周三(25日)公布業績,種種數據均較去年同期上升,但增長不符預期,股價於翌日大跌,令科技股一度受壓,上周五(27日)的股價回穩。Facebook的競爭對手Twitter亦在上周五公布業績後大跌,其業績也算不錯,可算是步Facebook後塵。雖然Facebook和Twitter的商業模式不盡相同,但主要吸引用戶數目增加廣告收入,惟兩者一樣將用戶數目減少歸咎於生效不久的歐盟「數據法」。Facebook作為社交媒體的一哥,要走出前景暗淡的陰霾,必須解決兩大難題。

Facebook第二季總收入有130.4億美元,按年升42.35%,惟低於分析員預期的133.4億美元;淨利潤增加31.61%至51.06億美元。Facebook公布業績後,在美國收市後的交易時段,股價急瀉逾20%,是美股上市公司史上最大單日跌幅,今年以來的升幅全部蒸發。Facebook股價一度跌穿170美元,其後跌幅收窄,報173.5美元。公司市值蒸發超過1,200億美元,創辦人、行政總裁朱克伯格的身家亦縮水近168億美元。無獨有偶,Twitter在兩日後公布上季業績,收入按年大增24%至7.11億美元,廣告收入增23%至6.01億美元,但股價一度挫逾20%,創四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約 66 億美元。

+11

保障用戶私隱為義務 非賺錢絆腳石

值得留意的是,Facebook和Twitter上季的收入和盈利皆有增長,但股價仍急跌,關鍵在於兩者的活躍用戶數目增長放緩(類似Netflix的情況:用戶增長較公司預期少,股價跌了14%),較市場預期為低,市場開始關注社交媒體的前景。期內,Facebook的活躍用戶按年增加11%;Twitter 上季全球月活躍用戶數目減少 100 萬人,並預期下季月活躍用戶數將進一步減少。若以傳統營業數據評判,Facebook和Twitter的「表現」不錯,他們的商業模式相近,愈多的活躍用戶量可為公司帶來更多廣告收入,而廣告收入對社交平台的總收入比重十分大(Facebook的廣告收入佔總收入的98.5%),即活躍用戶量某程度等同公司的盈利能力;當活躍用戶量增長放緩,甚或出現負增長,代表該公司的前景不太明朗。

《通用數據保障條例》在5月25日生效前,歐盟推出漫畫指出,民眾不但在電子產品上的一舉一動都給人記錄下來,而且去一趟咖啡店上網,也可以甚麼私隱都沒了。(Twitter@EU_Commission)

用戶增長或受五月底生效的歐盟《通用數據保障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影響,改變了私隱政策,營運成本或因而提升,而Facebook和Twitter亦有提到這個原因。至於他們的取態有否將問題歸咎於GDPR就見仁見智,但客觀而言,以Facebook為例,第二季美加的用戶數量維持在 2.41 億(增長停滯即市場有飽和跡象),而歐洲每月用戶數量首次錄得負增長,降至 3.76 億,可見GDPR的影響相對較大和較明顯。

然而,Facebook和Twitter均有責任保障用戶私隱。雖然GDPR曾被指是「史上最嚴格的資料法」,違規公司或被罰繳交全球營業額的4%或二千萬歐元(約1.84億港元),但已經過多次討論,法案終在2016年四月通過,並設兩年緩衝期,最後在今年五月底強制執行。歐盟設兩年緩衝期的目的正正是不想企業「一刀切」改變固有的私隱政策,提供空間予企業,希望對其業務的影響盡量減低,故此難言為符合要求,增加營運成本,而賺得比預期少;執行GDPR亦為預期之內的事,與其指出GDPR限制公司發展多多,不如一改取態,重新重視用戶私隱,挽回用戶對社交媒體的信心,如留不住現有的用戶,談「開源」也只是枉然。

再者,Facebook、Twitter等一眾社交媒體的龍頭企業,歐美收緊對企業的私隱政策監管是大趨勢,為整個社交媒體行業同樣要面對的問題,作為市場佔有率較大的企業理論上有更多資源應對這個強制的「變革」,不至於生存不了,是危還是機仍言之過早,不排除反成利好因素,幫助龍頭企業鞏固現時的地位。

朱克伯格終歸還是在聽證會上承認Facebook是一間營利為目標的商業公司(路透社)

要開新市場 毋忘創新「本心」

作為行業一哥的Facebook,近年大舉收購,例如WhatsApp和Instagram,尋找獲利的新途徑,亦是無可厚非。本月初Facebook宣布以 2 億歐元(約 18.3 億港元)成功奪得 2019-2020年度英超球季的亞洲區直播,雖然「亞洲區」僅指泰國、越南、柬埔寨和老撾,但亦是個好嘗試。

科企公司、社交媒體企業的特點就是創新,不應忽略產品研發,否則難以開發新市場,市場佔有率亦會不進則退。除此以外,Facebook多番「闖關」,嘗試開發中國這個新市場(坐擁7.31億互聯網用戶)不果,包括近期在杭州註冊失敗。事實上,外界估計Facebook已有在中國推出產品、服務。相片管理應用程式(APP)「彩色氣球」由位於北京的有格互聯網公司發布,BBC報道指,此APP未有以Facebook名義發布和宣傳。「彩色氣球」與Facebook的相片管理APP「Moments」的各方面幾乎如出一轍:

(網上圖片)

根據BBC中文報導,中國地區用戶對「彩色氣球」的評價:
「風格確實很臉書……很簡潔同時分享到微信的策略很實用。但是因為不可描述的限制所以註冊和尋找聯繫人的方法很尷尬。」
「軟件裡完全沒有設置的選項,也沒有對應可操作的網站,讓人感覺是個黑軟件。」

若外界所料屬實,「彩色氣球」的創新元素可算少,只是換了個「外殼」進入中國市場,未提供「在地化」(Localization)服務,也未有針對中國市場,研發新服務。但是,現時中國的互聯網的三大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競爭激烈,要進入市場不容易,創新元素不可少,更顯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