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雅加達】印尼遷都對香港的兩點啟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在今年 4 月 29 日宣布遷移首都計劃,具體選址仍未有最終決定。雅加達除了過於擁擠,還長期面對嚴重的污染、水浸和沉降等災害,遷都也有助拉平雅加達和國內其他城市的發展差距。香港和雅加達的情況固然存在很大分別,但印尼遷都的決定仍然彌足省思。

印尼政府計劃2018年啟動遷都計劃,選址或是加里曼丹島中部城市帕朗卡拉亞(Palangkaraya)。從地圖可見,印尼帕朗卡拉亞跟港人旅遊熱點馬來西亞沙巴位處同在加里曼丹島上。加里曼丹島是印尼在婆羅洲島南部的領土,印尼人稱婆羅洲為加里曼丹島。帕朗卡拉亞跟雅加達車程相距1404.12公里,來往兩地可經車路及渡輪,又或者是內陸機。

大雅加達都會區人口達三千萬,單計首都特區亦有逾一千萬人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15,700 人,較香港的 6,890 人還要高。雅加達自公元四世紀起成為貿易港,也成為印尼在二戰後建國至今的首都,是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吸引國內各省市居民前來尋找工作和改善生活。

伴隨雅加達都市發展的是一連串社會和環境問題:一、當地的道路擠塞聞名世界,造成每年十億計美元的時間損失;二、因為食水供應不足,居民和企業更大量抽取地下水,過去三十年城市下沉了超過十英尺,而且有繼續沉降的趨勢;三、更甚者,海平面不斷上升,加上雨量多,城市容易水浸,沉降加水浸就令情勢更糟;四、雅加達位處的爪哇島,是地震和火山活躍地帶,始終威脅雅加達人民和社會;五、雅加達的汽車和附近省市焚燒林木產生大量廢氣,霧霾污染也相當嚴重。不少分析也提到,現時印尼的經濟增長主要由中部爪哇地區帶動,遷都可以刺激雅加達以外的經濟發展。

雅加達地區的海平面不斷上升,地面持續沉降,民眾步步後退,但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當地人很少抱怨。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地面沉降只是每天必須應對的眾多基建挑戰之一。圖為一名修建海堤的工人在休息,不遠處是被海水侵蝕、已被廢棄的清真寺。(Getty Images)
+3

遷都的打算在印尼政府醞釀幾十年,面對難以逆轉的人口和環境危機,問題甚為迫切。政府沒有敲定哪裏是未來首都,但預期新選址並非完全取代舊都,而是類近行政首都,集合行政、立法、司法、大使館和軍隊部門,雅加達則保留金融商貿功能。官員不時引用巴西例子,巴西在 1960 年代遷都,由里約熱內盧移往巴西利亞,後者成長為第三大城市。印尼首都新選址的面積將較雅加達小,但有條件發展經濟。坊間熱傳三個地方,當中,位於中加里曼丹省的帕朗卡拉亞 Palangkaraya 是熱門,因為當地沒有火山爆發,而且較雅加達更接近印尼國家的中心點,大部分土地屬國家所有。在 1960 年代,蘇卡諾政府曾經考慮該處建都。

政府的發展計劃部長估算遷都需時十年,花費 330 億美元,資金來源多管齊下。政府將用國庫建設政府辦公室和國會,國有企業將負責基建和公共設施,政府也會藉公私營合作興建其他設施,並吸引私人企業興建商業樓房、住宅和購買土地。

印尼的遷都大計對香港有何啟示?這不是說香港應分拆政治和經濟功能到其他地方,而是提出以下兩點。首先,縱使香港面對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程度不及雅加達,但仍然要提防其影響,尤其要繼續保護海平面以下的地方,完善防水、蓄水、排水系統。

第二,港府在籌劃新地區時,勿再圍繞核心區,並依靠核心區提供工商業設施和職位。印尼政府嘗試推動國家城市雙核心,分拆雅加達的政治行政首都功能,拉近地域的社會經濟差距。香港地方小,但不少學者也提出地區之間的社區資源和經濟差距相當顯著,東涌和灣仔的反差就是例子,港府應緊記多元發展,均衡發展之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