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回收不能靠「良心發現」 生產者責任制應擴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秋節過去,不少市民都尚有月餅食剩,更有許多月餅包裝要送往堆填,對環境做成的傷害難以彌補。正所謂「咪做大晒鬼,惜食為香港」,保護地球,你我有責。過去不少環保組織、企業均參與回收,但長遠而言,與其一味等待生產商「良心發現」,政府更應該主動出擊。

(資料圖片)

月餅回收不能只靠環保組織

中秋剛過,本港兩間惜食團體盤點今年「被棄月餅」,發現回收數量比去年收到的急增2萬至3萬個。月餅炒賣導致供過於求,加上港人送禮文化不改,今年的月餅浪費情況不容樂觀。

若果市民家中尚剩月餅,又不想做成浪費,首先可以送給喜歡月餅的親朋戚友、相熟鄰舍。本港也有不少團體協助月餅回收,協助市民將月餅送到社會基層手上,分享中秋喜悅。當中如「惜食堂」、「長春社」便分別接受月餅捐贈至9月22日及25日。當中長春社更接受月餅券、冰皮月餅及雪糕月餅捐贈,回收範圍甚廣。而不同商家均有回收月餅罐,並送出不同優惠券吸引市民。

不同企業、環保組織參與回收月餅、餅罐,固然是地球之福。然而這也側面揭示,過去的回收工作都依靠環保組織籌劃,甚或等待企業「良心發現」,欠缺一個強制機制。政府只資助相關計劃,在法規上並無監管。就此,政府應按年訂立減廢目標,將「生產者責任制」推展到食品製造業,由業界共同承擔盈利過後的環境問題。

資料圖片(賴雯心攝)

「生產者責任制」應推展到食品製造業

生產者責任制是以「污染者自付」作為原則,要求從中獲利的製造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等,有責任承擔回收、循環再造、棄置及處理所衍生的支出。香港現行的生產者責任制,涵蓋膠袋、廢電器電子產品和玻璃樽,而膠樽的生產者責任制計劃亦將於今年下半年實施。但是對於食品製造業,目前並無強制要求生產商對其廢物負責。

同樣受食物浪費困擾的日本,便印證了生產者責任制的效果。日本2001年曾推出《食品回收法》,惟成效不佳,2007年時再為各業界訂立「再生利用目標」,食品製造業最終目標是回收85%衍生廢物,並要求業界按年將回收率提高1至2%,將廢物轉變為飼料、肥料、能源等有用資源。直至2016年,日本2,759萬噸食品廢棄物中,共有1,500萬噸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成效不俗。

食品製造業架構龐大,故此要推動生產者責任制將牽涉甚廣,不能一蹴而就。單是日本,由其2001年立法起計,至今經過18年時間才得到今日成果。反觀香港多年未立相關法例,食物浪費卻每日發生,香港政府眼光應更加長遠,加快研究立法工作,讓業界早日適應環保生產,叫停送往堆填的一車車垃圾。

▼▼▼網民利用月餅炮製「環保料理」,但祝身體健康......▼▼▼

+4

減廢由源頭做起

「01觀點」曾強調源頭減廢十分重要,目前香港未有法例監管食品製造業,地球的未來便更依靠市民自律。吃不完的不要買,不幸買了的要轉送,送不出去的盡力做好回收。一人行一步,地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