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炮車「誤中」清真寺 政府要有政治智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警方周日(20日)於尖沙咀出動水炮車,期間藍色水劑射中清真寺大閘,引發伊斯蘭團體及民眾不滿。翌日特首林鄭月娥高調前往清真寺,向穆斯林團體及清真寺代表致歉,惟有不同聲音均指,林鄭只向個別宗教團體道歉,對其他無辜受水炮車、甚至修例衝突影響的群體則無動於衷,有「大細超」之嫌。向來被批「高高在上」的林鄭是次放下身段,卻引致社會跨光譜批評,足見她缺乏政治智慧,未能修補社會撕裂。

周日尖沙咀再次爆發衝突,警方派出水炮車沿彌敦道驅散示威人士,沿途多處地方被藍色水劑射中染藍。然而,水炮車駛至清真寺附近時突然停下射水,清真寺門前空地、閘門因而染藍,現場亦有多人被噴中。事件引來社會嘩然,當日在場慘中水炮的印度協會前主席毛漢(Mohan Chugani)指,清真寺當時可謂無事發生,惟水炮車特地在門前停下射水,質疑警方刻意為之。為少類族裔服務的香港融樂會事後亦譴責警方,認為他們無理染污清真寺設施,侮辱宗教場所及漠視宗教自由。

10月20日,清真寺大閘位置遭藍色水直射,傳媒到場採訪拍攝。(譚文豪/公民黨 via 路透社)

林鄭為何鄭重道歉?

政府對事件表示非常關注,除了油尖警區當晚派出指揮官何潤勝、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余鎧均、巴基斯坦裔警司莫俊傑(Swalikh Mohammed)及印度裔督察Gimandeep Singh,到九龍清真寺與教長會面作解釋及表達關注,翌日特首林鄭月娥偕同警務處長盧偉聰及副處長(管理)郭蔭庶到訪清真寺,為警方行動造成的影響致歉。這相信是外界所知,林鄭首次就警方行動向個別群體致歉,可見其對清真寺慘遭水炮車射中的重視。

誠如當時身在現場的毛漢所言,警方並無必要向清真寺施放水炮,亦應避免染污宗教群體的重要場所,鄭重道歉乃合理之舉。但同樣無辜遭殃的人士不少,包括當時聚集於清真寺門外的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數名市民及記者,惟林鄭卻沒有親自向他們致歉。當日水炮車亦有染藍同為宗教場所的尖沙咀聖安德烈堂,特首亦沒有公開向受影響團體作出慰問及致歉。特首如此選擇性致歉,被外界認為厚此薄彼,實在不無道理。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及副處長(管理)郭蔭庶到訪九龍清真寺。(政府新聞處圖片)

社會對穆斯林有刻板印象

林鄭為何向穆斯林群體份外關注?其中一說是,警方行動染污清真寺畫面震撼,引來國際關注。彭博、路透社及BBC等國際傳媒均有報道,甚至中東卡塔爾的半島電視台亦有關注。政府為避免觸動穆斯林群體情緒,阻止事件惡化升溫,特首才親自道歉。但如此一來,這意味道歉與否變相純屬政治考慮,林鄭不對其他受影響人士道歉,乃認為沒有重要的政治後果。不論林鄭之意為何,若予社會如此觀感,實屬不智。

另外,有網民戲稱穆斯林為「好事之徒」,林鄭因此向他們「跪低」。這固然是無知的說笑,同時也反映社會不乏對宗教群體及少數族裔存有誤解及偏見,以為穆斯林特別勇武,會因宗教受辱而發動「聖戰」。社會這種刻板印象乃不健康之現象,可能是教育和宣傳做得不足,但林鄭選擇性向穆斯林群體致歉,而未有充分向社會講解其緣由,客觀效果上可能深化有關的刻板形象,令無知的笑話聽似為真。對於這一點,政府可曾考慮?

黃、藍同批林鄭標準不一

更「有趣」的是,這次林鄭選擇性道歉,不只引起「偏黃」市民之不滿。向來認為警方執法過火的「黃絲」固然不滿林鄭只向穆斯林群體道歉,指斥她雙重標準,欠示威者甚至廣大市民一聲道歉。但連向來支持政府的「偏藍」群體,亦有人認為示威衝突導致多區頹垣敗瓦,市民商戶生活受擾,個別商戶及市民更遭「私了」,認為林鄭除了向穆斯林群體道歉,亦須慰問其他受影響市民。

平情而論,社會特別重視清真寺及穆斯林群體,也因為他們在香港向來屬於少數,甚至是邊緣之弱勢社群。周日前有人發起保護重慶大廈,周日市民自發清潔清真寺大閘,及事後警方及特首親自慰問,也可以說是因為社會知道須多與穆斯林群體溝通及了解,擔心他們有負面看法。但不論原因為何,林鄭都應適時交代其做法之準則,以免引起誤會甚至反效果。連道歉一事都引起不滿,已證明她全無政治智慧。

有市民協助清洗清真寺。(資料圖片)

當前社會氣氛緊張,特首民望屢創新低,林鄭固然可理解成有人肆意將小事上綱上線,甚或純屬市民「拎佢嚟出氣」。但她必須明白自己處處不討好,正因為一直予人「高高在上」之感,未能耐性地向社會解釋其處事準則。她若要迎難以上,便必須改善處事、施政手腕,方能重建港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