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關注「612」 政府拆彈須適時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修例風波6月爆發,市民周四(12月12日)舉行「612」金鐘衝突半年集會,出席人數仍然不少,政府不容輕視。近日監警會海外專家退出,甚至公開批評其權力不足,同樣可能令爭議再次升溫。政府實應審時度勢,適時改革監警機制,消弭社會民怨,為社會走進改革期提供良好氣氛。

「612」後的半年

「民間集會團隊」周四晚在中環舉行「612半周年紀念集會」,發言人希望市民藉此記住半年以來的「警暴」問題。大會表示約有4.3萬人參與,而警方則指集會最高峰有約5,800人參加。不管具體數字如何,也反映不少市民仍然關注警民衝突之肇端。

6月9日百萬市民上街遊行,要求政府撒回修訂逃犯條例,惟特首林鄭月娥即晚宣布將會如期於立法會二讀,惹來市民更大不滿。在6月12日,大批示威者圍堵金鐘立法會大樓附近一帶,以阻止二讀工作,並演變成激烈衝突。警方當日使用150枚催淚彈、數發橡膠子彈及20發布袋彈清場,81人在警民衝突時受傷,示威者及部分市民均質疑警方濫用武力,「612事件」因而揭開了往後示威浪潮及警民關係嚴重撕裂的序幕。

【6.12】6月12日,警方武力驅散示威者,催淚彈掉入成千上萬的人群之中,眾人慌忙走避。(張浩維攝)

反修例運動持續,示威的重心由針對修例本身轉移至警方執法上,部分市民質疑警方是否使用過度且不必要的武力。雖然警方解釋所用的武力均是執法所需的最低程度,而且示威者的暴力行為愈見升級,警方只好提升相應的武力應付。然而,警民衝突愈演愈烈下,雙方關係漸漸破裂,甚至互相仇視,以「黑警」及「曱甴」等負面標籤相稱。警隊亦由昔日的「亞洲最佳」,變成在民調中表現最差的紀律部隊。

調查與改革刻不容緩

歸根究柢,六個月來問題癥結,始在於連場衝突的真相未能還原。示威者經常質疑警察濫用武力,警方則批評示威者無理挑釁,甚至危害警員生命危險在先。雙方僅憑個別影像和圖片各說各話,社會難以判斷誰是誰非。而且沒有真相,就無法追究犯錯者的責任、還無辜者的清白,更遑論和解及撫平撕裂創傷。

針對6月12日前後的多場衝突,監警會已成立專責小組製作報告,檢討處理做法,並預計在1月初發表。然而,早前政府為增加監警會公信力而邀請的國際專家小組,全數五人日前宣布退出,並明言監警會的權力及調查能力均出現缺陷。他們倡政府須以完全獨立的調查,方能處理調查修例衝突如此艱巨的任務,形同為政府信賴的現有機制響起警告。

監警會專家小組退出,報告公信力備受考驗。(資料圖片)

林鄭政府一直強調,現有的監警機制已足夠處理有關警方執法的投訴,獨立調查可在社會止暴制亂後再談。然而目前監警機制詬病不少,既是權力有限,只能處理來自警察投訴科的案件,惹來「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嫌疑,更無主動調查、傳召證人等權力,實為無牙老虎,更何況解決當下困境須徹查與運動相關的所有人士,僅查警隊的監警會無法調查示威者的組織及資源等,不能取代獨立調查。

反修例運動持續半年,警民衝突更阻礙社會修補關係,展開全面政策改革。為平息風波,讓社會重新出發,《香港01》倡議政府應適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以平息大部分「和理非」的民怨,而且在長期上須深度改革監警機制,藉增加調查的透明度及監警會的獨立調查權力,重建警隊聲望及公信力。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田北辰近日建議政府「兩條腿走路」,既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處理當前風波,亦須仿效廉政公署,設立獨立監警制度和監警專員於未來處理投訴,方案與我們倡議之相同,亦相信在社會上能得到廣泛認同。2019年無疑是香港難過及傷痕累累的一年,政府應是時候正視社會建言,以實幹來「止暴制亂」,讓香港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