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落區」解畫 應做更多平息質疑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周四(16日)出席中西區區議會會議接受質詢,並回應不少警方於反修例示威中的執法問題。近月警方執法漸成示威的風眼所在,鄧炳強作為警方首長能應邀到出席區會會議,直接面對民意代表及公眾,展示了其誠意。但鄧炳強未有回應部份質疑,若要平息公眾對違規執法的疑慮,就要做得更多。

反修例風波以來,個別警員被指態度不友善,部份涉嫌執法不依程序或規矩,甚至使用過大武力等,公眾對警隊的信任每況愈下。警方過去主要以例行記者會作回應,但亦被指如「錄音機式」般重覆,未能正面回應指控。如今警務處處長鄧炳強願意親身應邀至區議會,接受民意代表質詢,直接面對挑戰,做法值得肯定。

處長落區 實屬「進步」

正如鄧炳強自言並非問責官員,但他亦出席區議會會議,在某程度上似乎比起問責官員更能面對公眾質詢。即使出席區會接受質詢,不代表可解決目前困局,但至少能現身說法,與區議員面對面對答,我們實不應以「政治騷」的態度看待。若然因為中西區會議未見即時成果,而打消以後的「落區」安排,更屬可惜。

鄧炳強回應會否辭職時表示:「我理直氣壯做得好,只喺一些懼怕正義的人想我辭職啫。」又指自己不是問責官員,不能問責下台。(歐嘉樂攝)

另一方面,議員亦應珍惜質詢時間,而非只邀請官員到場供批評、甚至發洩情緒而已。如民主黨甘乃威發言時,不僅以「PK」、「收皮啦」等粗俗言語相對,更是用盡全數四分鐘供議員及官員發問與回答的時間,顯然無意供鄧炳強回應的餘地,此般行為既無建設性的作用,更是浪費可質詢相關官員的寶貴時間。

或許不少人對鄧炳強「落區」不抱太大的期望,認為其回應實難有驚喜之處,但實際上他出席中西區區會亦不無建設性之處。會上有議員提出警員態度不友善與市民未能辨識警員身份等問題,而鄧炳強亦直言如警員使用不當言語實屬不當,亦不應該用物件遮蓋行動呼號、在制服上加添其他物件,而便衣警員不拿出委任證亦是「不完美、不正確」,惟他拒絕就「可改善」的警員道歉。誠然,鄧炳強作為警隊之首,拒絕為不當警員道歉,或令市民不解,但他直認有可改善的空間,公眾至少可藉此持續監察警方表現。鄧炳強未來應化意見為行動,嚴格規管警員言行,言行合一,重建公眾信任。

判斷真相 獨立調查在所難免

鄧炳強面對非建制派為主的議員質詢時不慍不火,態度值得肯定,但就部份爭議的解釋卻未盡人意。鄧炳強於會上批評假新聞橫行導致警方名聲受損,並舉例稱「8.11太古站冇行刑式掃射」、「8.31冇無差別打人」,強調須有事實根據,其後又呼籲市民須停止發佈假新聞及煽動仇恨。至於有議員問及警員於612有否無視中信大廈外不反對通知書執法,鄧炳強只稱監警會已進行調查,自己不便透露詳情,未有正面回應。

被問到警隊是否要就執法時的行為道歉,鄧炳強表示:「要道歉的是暴徒。」(歐嘉樂攝)

當然,「行刑式」一類指控涉及主觀的形容,容易產生分歧。但撇除這些主觀形容,811、831中有警員疑似近距離向市民發射胡椒球槍及以警棍揮打港鐵車廂乘客,甚至波及示威者以外的市民,表面看個別警員的行為已涉嫌不當。而這些質疑亦非全數建基於假新聞,不少媒體及市民攝得的相片及片段亦可作為佐證。故此,處長若然無視市民的憂慮,未能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證據,其解釋實難為公眾釋疑,無助修補已跌至冰點的警民關係。

不難預料,警方及政府官員將會陸續受邀出席各區區議會質詢,而今屆區選會正是反修例市民的強烈民意代表,政府必須把握機會與民溝通,並在回應質詢時亦須盡力拿出理據解釋,方能促成有意義的官民溝通。而歸根究柢,警民關係矛盾之深,始終須要深度的獨立調查,才可撫平警民、甚至社會關係的撕裂。特首林鄭月娥實應把握目前的社會氣氛,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查找衝突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