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局長恐怕五十步笑百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日(29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局長網誌中大呻要審批近千條問題之苦,甚有取笑立法會議員的意味。遺憾的是,羅致光的牢騷背後沒有正視官僚僵化的問題。

今年立法會特別財委會勞工局共收到977條問題,是政策局中收到題目第一多的部門。羅致光在網誌中大吐苦水,認為提問的「質量」不高。比如對於安老服務的安排,羅致光似乎認為議員過於心急且不了解運作進程。他強調「過往我都多次提到興建一間資助安老院,由物色地點到完成興建,往往要7至十多年」,所以他理所當然地認為「2020年啟動的19間安老院的興建工作,到落成和入伙可能已是下一屆甚至是再或再再下一屆政府了。」

(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公帑用不其所誰有責?

顯然,在羅致光看來,大家提出這些問題只是浪費勞工署的人力物力,問得不夠由深度有智慧。但羅致光看到大量的此類問題,第一反映是大吐苦水,但之所以受到大量的進程詢問,是否代表了局方在這方面的工作披露不夠,與立法會溝通不足,才會出現這些「心急如焚」的質詢問題?誠然,這些工程可能確需耗時數年,但代表市民的議員更希望知道的是,一項工程是否在如期進行,是否有提升效率改善流程的空間,這些應該是羅致光在回答問題時放在第一位的。

羅致光指出不少問題「是一些與往年一模一樣的問題」,因此「答案當然亦只可以是原封不動」,但每一條題目卻仍要依固定流程,經社會工作主任、高級社會工作主任、總社會工作主任、助理署長、副署長和署長,再到勞福局的一位助理秘書長、首席助理秘書長、副秘書長和常任秘書長,最後由局長作最後審批。羅致光或許認為回答每條問題的4,500元公帑給浪費了,責任在於提問的議員。但換個角度看,難道官員的處理程序又沒有改善空間?若然公帑真的用不其所,只怕雙方也有責任。

無論是代議士還是官員都不應互嘲或推卸責任。(資料圖片)

官員及議員均要做好本份

現代政府愈來愈技術化,壞的一面便是官僚程序令外界如霧裏看花。英國經典劇集《首相你想點》便以諷刺政府官僚聞名。不論政府是否經民主產生,它作為服務社會的公僕,公開、透明、便利社會了解,其實是其責任。學者出身的羅致光局長是公認的精英,但精英坐上了問責局長的位,便是社會公僕。當外界不清楚部門的工作進度如何,問責局長應該檢討是否不夠公開透明。

當然,公僕不只是局長,還有立法會議員。比如眾多人詢問的200億購買物業以作社福用途一事,羅致光提到「難道立法會議員真是不知道,至今財委會還未通過這個撥款項目嗎?」這正反映,本應扮演監督政府角色的議員,的確沒有做好本份。不知道是否政治爭議多了,令務實的議員愈來愈少,以至連監督政府開支此等基本工作也做不好。若然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繼續這樣互嘲和推卸,而非檢視一己責任,最終損失的必然是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