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瀝源群組多人確診 社區檢測應簡化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疫情緩和多日之後,近日本港再出現本地感染個案,截至周二(2日)中午已新增至少九宗本地確診或關連個案,包括一對瀝源邨夫婦、兩名葵涌嘉里物流員工、一名救護員及瀝源邨同廈四名住客。其中多人均在出現病徵曾向私家醫生求診,但卻未被安排接受病毒檢測,致未能及早制止病毒傳播。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同日發信予私家醫生,呼籲即使病人無外遊紀錄及病徵輕微,均應主動要求所有具病徵的求診者留深喉唾液樣本,以便轉介予中心檢測。

6月2日政府人員到瀝源邨祿泉樓收集深口唾液樣本。(鄺曉斌攝)

樣本接收程序複雜

擴大社區檢測,無疑能夠及早發現患者,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然而目前由私家醫生進行檢測的程序複雜,樣本交收不便,同時令私家醫生在為病人檢測的決定上傾向「鬆手」。家庭醫生林永和向傳媒指出,現時如要取得衛生署的樣本瓶,需要致電衛生署方由署方寄出,私家醫生需要計算樣本瓶使用量,並預留數日郵寄時間。現時的樣本瓶接收機制,實在不便醫生為所有病徵輕微者進行檢測。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初期的不少病徵如發燒、咳嗽等均與一般「小病」相似,若要私家醫生為每一位曾出現症狀的求醫病人採集深喉唾液,樣本數字將可能重上3、4月時候高峰,私家醫生工作亦將變得繁重。據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指出,私家醫生在3月及4月分別進行約3600及5700次檢測,但5月便回落至約2800次。5月後本港確診人數放緩,或可能導致私家醫生稍有鬆懈,「放過」有輕微病徵的求診人士。單靠政府的一紙呼籲,要醫生即時為所有「有幾聲咳」的市民統統檢測一次,在現時仍有一定難度。如何簡化程序便利醫生、市民,及早篩查出疑似患者,也將成社區檢測的成形關鍵。

6月1日晚上本港再增4宗本地感染的初步確診個案,患者全部住在瀝源邨祿泉樓。(陳浩然攝)

社區檢測化繁為簡

署方呼籲私家醫生加緊檢測,從本港執業私家醫生近7,000多人的數字看來,公私合作確實可以在本港形成龐大檢測網絡,以及早識別、隔離患者,也減輕公營醫院負擔。然而檢測網絡成形之前,衛生署還可在樣本交收上更方便醫生,鼓勵診所積極轉介病人檢測。例如可先由署方主動向醫務所派發樣本瓶,並指派人手協助醫務所運送樣本;衛生署亦能與私家醫生建立資訊網絡,由醫生透過系統上報當日檢測數字,並在衛生署前往收集樣本到時,給予醫生足夠樣本瓶應付每日所需。

現時可供私家醫生病人送交樣本作COVID-19檢測的收集點運作時間甚短。在衛生署衞生署收集點,樣本收集時間定於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1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的上午9時至11時。至於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診所收集點的收集時間則會更短,只會於星期一至五的上午8時30分至上午9時30分提供服務,公眾假期不予開放。社區檢測網絡若要成事,可以先由衛生署多行一步,例如可延長開放收集點服務時間,開設數個24小時收集點,甚或可設恆常的樣本上門收集服務,以此方便醫生,也方便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