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中美貨幣戰爭拉開序幕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上周初,北京舉行了「2020財新夏季峰會」,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出席演講時,提出要全力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人民幣國際化」從2009年上海首先推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作為起點算起已有11年,也不是什麼新鮮的計劃,但方星海這次提到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個原因,卻非常值得細加咀嚼。這暗示着中美角力白熱化,加上全球經濟急速變化下,中美在美元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上將拉開一場新的貨幣戰爭。

以現在的國際金融情況而言,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雖有點成果,但距離能夠滿意和放手還有一段很漫長的路。人民幣的交易額雖然一直有所增長,在國際交易中排名第六,但實際所佔的份量並不能算多。按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今年5月國際交易中,人民幣只佔1.66%至1.79%,與佔第一、二的美元(40.88%)和歐元(32.91%)還有很大差距。而作為儲備貨幣而言,人民幣的佔比也好不了多少。

人民幣國際化提出了多年,方星海此時再提一次,乍看似乎只是打官腔老調重彈。不過假若仔細研究他所提出的三個理由,卻不難發現中國現在強調人民幣國際化,與當下的中美角力和世界經濟局勢有密切關係。方星海提出第一個原因是中國官方和民間在海外大量持有美元資產,在美國聯儲局當前的貨幣政策下,美元資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第二是中國的金融發展受到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的影響,而在聯儲局當前的貨幣政策導向下,全球金融體系面臨很大危機和不確定性。第三是美元支付體系安全令人擔憂。

人民幣國際化需時,但任志剛預期人民幣長遠有望成為多貨幣國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路透社)

美國無限量寬

三個原因中,方星海兩次提到「美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值得留意。所謂「美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無疑是指聯儲局為了挽救美國經濟而推出的「無限量寬」貨幣政策。「無限量寬」印銀紙固然可以紓緩美國經濟下行的困境,但並非沒有代價。美元是世界最通用的儲備貨幣,美國量寬產生的貨幣貶值效應,將會使其他國家的央行資產貶值,變相又會促使它們向美國購買更多美國國債。聯儲局以美元在全球的霸權地位為基礎,將自己所面臨問題不負責任地推給其他人,是完美地演繹了「這是我們的貨幣,但也是你們的問題」(It is our dollar, but it is your problem)。 美國量寬的政策正在動搖國債等美元資產一直以來近於無可取代的地位。

方星海作為中國官方代表兩次強調「美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產生不確定性,無疑是在發出一種警告。美元的不可控,以及美國的利己主義行為,都正在促使世界性的去美元化。方星海言論所表達的中國不滿,很可能以持續性減持美債和加速人民幣支付等方式呈現。事實上,美國最新的官方數據反映,全球主要美債持有國都出現了拋售美債的傾向,3月和4月海外持有美債減少近4,700億美元,佔總體海外持有份額的7%。就連一直是美債長期擁護者的日本央行也於4月減持美國國債。縱使美國財金官員一直強調美債不乏買家,但似乎愈來愈少國家願意幫美國「買單」,最終不少美債都得依靠聯儲局自己買下消化。這也是為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表示,當前的貨幣政策是不能持久的。

除了美國的貨幣洪流之外,中美角力也令中國不得不強化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近年美國不斷使用美元的金融地位用各種經濟制裁手段打擊中國。方星海在第三點提到「美元支付體系安全擔憂」,當然並非指一般意義上的安全,而是中國長期依賴美元交易令美國有手段壓制中國的「國家安全」問題。人民幣國際化成為中國擺脫美國各種經濟制裁威脅的好方法,事關國運發展,有相當大的迫切性。正如方星海補充指「我們也不得不及早地預防,做好真正的應對準備,而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應對準備」。中國近年積極研究數碼人民幣,並在4月底開始在全國特定地區進行封測,無疑也可以視為積極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口。可以預計,中美角力的下一個重點戰場,將是貨幣上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