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懶得只識「篤政府背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最近有報道指,有資深建制人士曾在6月向中央上書,要求准許撤換個別問責官員,包括被指抗疫不力的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食衛局只說「不評論」,但相關報道畢竟讓人反思建制派和政府應該建立何種關係。兩者的關係應當是積極進取的,倘若建制派沒有在政策醞釀過程中向政府積極建言、阻止惡政出台,而是只懂在官員犯錯後向中央「篤背脊」,那無異於推卸責任,應當一併問責。

局長陳肇始或政府有沒有犯錯?當然有。口罩在疫情初期嚴重短缺和第三波疫情因檢疫政策失當而爆發,反映政府欠缺執政者應有的危機管理能力,而一度惹起公憤的食肆全日禁堂食,更是揭示當局對普通市民欠缺關懷和同情。香港有問責制,犯錯的官員理應受到批評,甚至要為此負上政治責任。

但市民不禁要問,犯錯的只有高官嗎?在香港的政治體制內,管治團隊除了包括問責官員和公務員,其實還有建制派,他們都是香港實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骨幹。建制派在行政會議內有葉國謙、張宇人、廖長江、葉劉淑儀、黃國健等代表,在立法會更擁有大多數議席,相對政壇另一主要勢力,建制派對政府的影響力明顯大得多。

善用影響力 督促政府

既然影響力那麼大,建制派自然要好好運用。稍有常識的市民必會質疑,為什麼明顯不合理的食肆全日禁堂食竟然可以出台?建制派究竟有沒有盡力阻止?抑或只是在政策引發民意反彈後,再由建制派走出來批評一番,藉此搏取「為民請命」的美名?報道中的資深建制人士要求中央「炒人」,顯然把責任全部推給官員,但卻沒有充份認識到建制派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負市民所託。

2006年時任國家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曾慶紅曾要求建制派「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素質是指能力和本事,形象則指人們是否覺得他們可信。強化素質和樹立形象是中央當年對建制派開出的要求,要滿足要求確實不容易,但為了實踐善治,不得不滿足。可惜,人們認識的建制派實在不甚了了,在監察政府方面似乎沒有什麼承擔。

建制派與政府的關係要超越消極的「篤背脊」,意思是不能只懂得在出事後才要求中央換人,而是要在出事之前就應該督促政府推出思慮周全的政策,如果不周則應勇於發聲,迫使當局修正。要是建制派能夠擺脫消極,爭取成為一股具建設性的政治力量,香港才有望擺脫弊政迭出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