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院套餐式收費比例屢未達標 政府豈能視若無睹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有報章報道,私家醫院港怡醫院自2016年啟用至今,仍未達到服務承諾,即每年最少有51%的住院病床日數要透過標準病床及套餐收費給港人。在此之前,私家醫院已多次被批享用政府地契優惠後卻沒有按條款回饋本地病人。有份監管私院收費的衞生署對私院違規闊佬懶理,間接延續公私營醫療失衡,無法紓緩公院醫護壓力和病人輪候長龍,遑論給病人醫療選擇。

細看未達標的原因,不外乎是手術複雜,難以預先估計日數和治療方式,因而難保證費用在套餐價之內。病況固然有其特殊性質,但亦有其相似性質,引入套餐式收費旨在令醫療收費更透明,病人毋須擔心「肉隨砧板上」,同時鼓勵市民參與自願醫保,透過保險支付費用。為履行服務條款,私院應設法降低套餐式收費價格,吸引病人往私院求醫。

私院或早知達標無期

套餐式收費是港怡醫院一大賣點,投標時訂下的51%比例,較政府三成要求高,外界因而對比例達標有更高期望。令人意外的是,有在該醫院任職的醫生質疑「當初推出套餐計劃時或未有足夠諮詢」,外界不得不猜想營辦者根本沒有把握達標。政府提供地價等優惠條款,是否有衡量院方能力和決心?

醫院若未達服務承諾,負責規管私院的衞生署責無旁貸。港怡醫院自營運起也未曾滿足套餐服務比例要求,署方大可按契約追究。包括翌年要就差額補償雙倍,若然翌年無法補回,則要支付違約賠償金。然而,報章引述衞生署回覆,指署方正跟進情況。缺乏強而有力的監督和懲罰,營辦者只會有恃無恐,繼續無視契約要求。

申訴專員公署建議醫管局,應檢討流感高峰期與私家醫院的轉介安排,以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資料圖片)

蘿蔔與大棍 政府要善用私院資源

其實,除了港怡外,不少私院過往被揭違反地契和服務承諾。審計署和申訴專員公署近十年先後批評私院低收費病床使用率偏低,公立醫院在流感高峰期轉介給私院的病人數目只有上限的兩、三成。雖然低收費病床乏人問津原因眾多,但客觀效果是私院享受政府以優惠地價批出土地後,沒有相應履行社會責任,減輕負擔能力稍遜的病人的醫療支出。

現時不論官民也抱怨公營醫療體系爆煲,公院醫護投訴工作壓力龐大,中下階層病人受盡病痛折磨仍未能問診。立法會現時討論引入非本地醫生以紓緩人手壓力,但這是遠水,未能夠近火。相對而言,善用私院人手設備就是「近水」。衞生署除了要按條款處分不達標的私院,同時要聯同其上級食物及衞生局與私家醫院積極商討,設法說服更多醫生開出價格合理的醫療套餐。此外,醫管局亦可探討進一步把轉介機制擴展至套餐式服務。其實港怡早前曾推出針對公立醫院病人提供套餐八折服務。醫管局日後可以考慮加入補助,配合私院折扣,病人屆時只需付一至兩成治療費用就可轉往私院接受治療,以疏導輪候人龍。

私家醫院稱為「私家」,收入盡歸營運者口袋,但其實承受地價優惠等政府好處,因此要擔起相當社會責任。政府絕不能放任私院,必須督促私院滿足營運要求。如果私院真的不能履行要求,政府就應該及早停止其營運權,另覓他人或由公營部門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