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民生、民主法治就是「一國兩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由《港區國安法》的落實到選舉制度的修改,相信沒有誰會不認同「一國兩制」經過了演變,香港進入「一國兩制2.0」的年代。「一國兩制2.0」必然有別於「一國兩制1.0」,但其實質內容將會是怎樣?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周提出的四個「期盼」,無疑值得思考。

全國政協副主席、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周五(7月16日)出席「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指出「香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大有可為」,但對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提出四個「期盼」。

期盼經濟繁榮、住房改善

或許叫人——特別是高官和建制派——意外的是,第一個「期盼」並非與國安法或治安相關的政治表述,而是香港的經濟和民生狀況:「經濟更加繁榮,各項事業發展更加均衡,社會更加和諧安寧」。夏寶龍甚至以「特別是」來強調,「現在大家揪心的住房問題必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

須知道中共政權作為社會主義政權,必然以社會民生為重,中共在歷史上也非常強調人民的支持。自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政府對經濟繁榮、改善民生問題的決心及成果有目共睹。對於香港的期盼,或者說是特區政府的評價要求(KPI),以經濟和民生為第一項也是自然不過之事。

期盼民主進步、法治完備

雖然在後修例、後國安法年代,許多人認為香港民主和法治倒退,甚至有人論斷中央政府不打算再發展香港的民主和法治。但夏寶龍的第二個期盼,恰恰證明了這種說法的錯誤:「我們期盼那時的香港,民主制度有更大進步,法治更加完備,權利和自由有更充分的保障,人人可望實現更全面的發展」。當然,雙普選目前未有時間表,《港區國安法》與香港的普通法制亦要時間磨合及適應,但民主及法治的進步依然是香港最終要朝往的方向。

值得留意的是,在第二個期盼,民主、法治、權利和自由本身不是自足的標目,而是提供有利的環境令「人人可望實現更全面的發展」。夏寶龍甚至勾勒出一個美好的社會願景,「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學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青年都有廣闊的就業創業舞台、都能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長者都能頤養天年,全體市民都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由此可見,香港發展民主政制的目的也是要實現良政善治,讓市民生活得更好。

一國兩制是辯證的有機體

第三個期盼是「一國兩制」的實踐的「愛國者治港」的實現,可以說是屬於大家最常理解的政治層面的期盼。本質上,這個政治期盼與經濟民生、民主法治並列,沒有高低之分。甚至從次序角度而言,我們可以說經濟民生、民主法治被列在第一及第二點,先於政治目標,可以說是其構成了政治期盼的基礎。亦即是說當香港經濟繁榮、社會有序,「一國兩制」的實踐成果更容易豐碩。

一些人用二元對立的角度,認為香港要麼是跟隨西方意識形態的香港,要麼就要淪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與其他中國城市無異。但若然如此,中央政府又何必堅持保留「一國兩制」?夏寶龍最後一個期盼既是「中西合璧、高度文明的現代化國際大都會,將成為全世界都為之心馳神往的新的東方明珠」,便可見香港在「一國兩制2.0」之下既是中國的城市,是「東方明珠」,但同時結合了西方文明,為全世界所欣賞。

其實「一國兩制」從來都是為香港保留彈性空間、作為兼取中西所取的理念,這亦說明了為什麼雖說香港走進了「一國兩制2.0」,但這仍然是「一國兩制」而不是「一國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