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搶企業、搶人才離不開就業、創業機會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特首李家超周三(19日)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近年香港經歷社會騷亂及新冠疫情,目前經濟挑戰堪比甚至超越97年及08年危機,這份施政報告因而關係到香港能否「由治及興」。尤其是李家超提及過去兩年香港流失14萬人,香港的經濟發展前景自然是重中之重。

多次強調要搶企業、搶人才的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招商引資的「組合拳」,以吸引重點企業進駐香港。當中包括成立由財政司司長帶領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專門負責招攬內地和海外企業進駐香港,以及政務司司長領導的「人才服務窗口」,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

搶企業必須製造就業機會

「辦公室」會制訂目標企業名單,並由政府在內地及海外辦事處的「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游說目標企業來港。為了增加吸引力,政府會在土地、稅務及財政等方面為目標企業度身訂造落戶計劃。廿多年前特區政府投資基建、平整土地,便曾吸引迪士尼樂園來港。現在政府將落實港深創科園以及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以提供足夠發展用地,並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值得留意的是,招商引資必須能香港市民帶來發展機遇。以當年的迪士尼樂園為例,政府便曾推算每年將吸引數以百萬計的遊客、締造數以千計職位。同樣地,政府如今引進資金和企業,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招商,計劃在未來五年吸引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必須也要能提升香港的高質量、高增值經濟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多待遇良好的就業機會。

特首李家超今日(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出為期兩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招攬過去1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的人士。(資料圖片)

搶人才須能帶動經濟發展

在搶人才方面,政府將會優化現有輸入人才途徑,並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容許過去一年年薪超過250萬,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內累積三年工作經驗的人才自由來港,亦會在住屋及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

先不說簽證便利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招數相若,所起作用有限,而且吸引人才也必須與產業政策相配合,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人才來港之後能否找到合適工作?會否與本地就業形成競爭?搶人才政策應該有助改善本港經濟及市民發展前景。例如香港欠缺某些領域的人才而令企業不願落戶,又或是引進的人才將在香港創業,那麼這些人才將能促進香港經濟發展。但如果香港沒有足夠的就業、創業機會承載人才,搶人才不但對促進經濟幫助不大,甚至可能與本地市民競爭職位。

「產學研1+計劃」對香港「再工業化」有一定幫助(盧翊銘攝)

產業政策與國策發展

既然吸引人才要與產業相配合,那麼政府有否提出產業發展方向?這份施政報告抓緊「十四五」規劃中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方向當然正確。但具體政策方面,主要是以100億元成立「產學研1+計劃」,資助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究團隊在地商品化,以及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和督導「再工業化」的策略工作等。問題是過往的產業政策、再工業化措施,市民所感成果有限。政府雖然花費了很多資金在鼓勵創科研究,但卻只能惠及研究人員等較少的人。本次施政報告作出了嘗試,但能否真正有成效,政府必須設立更嚴格的KPI並作適時跟進。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指出,香港要能吸引滿懷夢想的創業者來此施展抱負,香港人的創業機會要更多一些,政府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讓每位市民都堅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要落實上述希望,特首李家超的搶企業、搶人才策略必須加上產業政策,締造就業機會、創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