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變陣改播新《射鵰》 大台收視有得救?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有消息指TVB的八點半黃金時段又再變陣,先由王晶監製的《賭城群英會》改播大陸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最終改播苗僑偉、呂良偉參與演出的《射鵰英雄傳(2017)》。新射鵰在內地取得空前成功,加上香港劇迷的「金庸情意結」,相信有助吸引觀眾,但靠外購「神劇」搶救收視終非長遠之計,TVB仍需正視自製劇集質素每况愈下的根本問題。

《新射鵰英雄傳》將會取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TVB播放。(網上圖片)

新射鵰水準高 內地叫好又叫座

新射鵰在內地的網上點擊超過20億,叫好亦叫座,而此劇本身製作水準甚高、劇情忠於原著,加上香港有眾多的金庸迷,例如去年公共圖書館10本借閱量最多的成人中文小說類書籍中,有8本是金庸作品,排榜首的正是《射鵰英雄傳》。近期正苦於追趕收視率的TVB今次一再變陣,最終選定以新射鵰掛帥搶收視,其盤算不難理解。

不過,靠外購劇集救收視,縱救得一時卻難救得一世。因為現今影視業生態遠比以前複雜,當中存在不少挑戰,一部劇集能在內地大賣,並不代表在香港取得同樣效果。

此因電視台外購劇集,早已失去昔日的優勢。TVB過往不少外購劇集的確相當成功,如2005年的韓劇《大長今》,平均收視36點,大結局平均收視47點,觀眾人數高達321萬。須注意的是,當年外購劇在TVB播放時,觀眾較難從其他平台收看劇集,電視可謂是最方便而幾近獨家的途徑。

+6
三哥飾演邪氣又帥氣的東邪黃藥師,成為新《射鵰》的最型角色。(網上截圖)

網上追劇潮流難逆 「首播」即淪舊劇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現時不少香港觀眾已透過網絡視頻平台,追看香港以外的優質劇集。不少外購劇在香港播出前,劇迷早已追看完畢,到香港「首播」,其實已淪為「二輪」舊劇。例如2015年劇集《琅琊榜》曾在內地風靡一時,TVB於1年後在翡翠台播放,平均收視只有18點,是為2016年最低收視劇集,比該年自家製作劇集中最低收視的《來自喵喵星的妳》(21點)更差。與其說《琅琊榜》的劇情太複雜、節奏太慢,更可能是一些愛看內地劇的劇迷,特別是胡歌的粉絲,早已追完此劇,令TVB的收視大失預算。

事實上,相比起傳統的電視模式,網上「煲劇」不但追得更貼、又可省卻廣告時間,觀眾更可按自己喜好連續收看多集,有別於電視的每天一集叫人心癢難耐。再者,網上視頻平台的操作已相當簡單,就連平日較少接觸電子產品的年長觀眾也能輕易駕馭。在這種新的電視生態下,最首當其衝的正正是外購劇,特別是高質、有名氣的外購劇,因為劇集愈出名,可能愈多觀眾早已先睹為快,即使新射鵰貴為本年度的內地「神劇」,香港觀眾的「基本盤」或已不及當年。

《巾幗梟雄之諜血長天》其實也是倉底劇,而且免費版更被刪去了精華片段。

自製劇集才是王道 製作水準有待提高

退一步說,即使新射鵰取得令TVB滿意的收視,但成功卻可一難再。因為TVB現時的最大問題,是以成本為首要考慮、流水作業式製作劇集,題材往往千篇一律,因循守舊、「慳錢至上」的思維使劇集質素直接受影響。偶有理想的橋段,亦只會不斷翻拍,直至「拍到爛」方休,例如2009年劇集《巾幗梟雄》平均收視33點,最高達47點,一套劇收視理想便不斷「翻兜」,當拍至第三輯《巾幗梟雄之諜血長天(2013)》已淪為劇迷心目中的「膠劇」。

若TVB有意改革,不妨向最近以網絡電視(OTT)形式打入香港市場的外國公司Netflix取經。因為說到底,進入互聯網時代,「內容為王」仍是萬法歸宗的硬道理,有自家製作的高質素節目,配合網絡電視無遠弗屆的優勢,才能追上時代步伐。

TVB雖在2016年開拓OTT平台myTV SUPER頻道,實際上只具其形而未具其粹,開台一年至今,OTT平台的獨家自製劇集仍數量有限,仍要依靠舊片庫支撐,若要觀眾付費看舊劇,不少觀眾可能寧願追看免費頻道正在重播的《妙手仁心》更省錢省事。總而言之,TVB縱使偶有外購「神劇」作為外緩,但在科技進步下,外購劇的生存已愈來愈窄,而且就算救得一時亦救不了一世,TVB始終要面對自家劇集被指製作水準每況愈下的「死症」,才有望贏回觀眾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