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俯瞰將軍澳 赫見郊野植被遭鏟起 市民懷疑非法開闢發展

撰文:廖俊升
出版:更新:

政府推出「明日大嶼願景」填海計劃,自然環境保育議題成為討論焦點,有人擔心香港自然風景逐步被削走。4年前,立法會通過撥款擴建堆填區,開闢郊野土地以進行有關工程,也出現不少爭議。日前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上載兩張由空中拍下的將軍澳相片,郊野面積廣闊,但有人發現有一部份原屬於郊野的植被遭鏟起,引來街坊熱議,慨嘆將軍澳再少一片綠土。

日前網友Siu Wing Chi於Facebook群組「將軍澳」上載兩張在空中拍下的將軍澳相片,圖中除了可見一片綠野,更見將軍澳彼鄰的深藍大海,自然風景相當怡人。亦有網民發現,相中右下位置有一塊原屬於郊野的植被遭鏟起,質疑開闢發展相關土地是否合法。

相片中右下紅圈部份原為郊野地區,現已被鏟起開發。(網友提供圖片)

《香港01》記者隨即向將軍澳區議員方國珊查詢,她表示該處是2014年立法會通過將軍澳堆填區擴建的13公頃土地之內,而開發此13公頃土地已經刊登憲報,所以開闢有關土地是合法。

不過她明言,相關舉措合法但不合理,如今政府擬採納發展「137區」,即是堆填區下面黃土位置作綜合發展土地,包括興建房屋及街市,相關位置足以成為居住10萬人的新市鎮,政府更已預留10公頃土地興建海水化淡廠,並已開展相關工程。因此她認為,若一方面發展民居,另一方面又在旁邊擴建堆填區,會對居民影響很大,又會影響海水質素,做法並不合理。

方國珊指,137區臨時填料庫可用作發展容納至少10萬人的新市鎮(土木工程拓展署資料)

從相片中也可以看見,將軍澳附近有很大面積的自然環境,綠野悠悠,但為了擴展堆填區,大量樹木被斬。方國珊表示,政府為推行新界東南堆填區擴展計劃,斬掉了延伸部份的10,800棵樹木,對一部份環境造成破壞,故此她認為政府必須對此作補償,例如在將軍澳工業邨或環保大道一帶補種,或將樹木移植到該處。

方國珊又指,立法會討論時亦曾提出補種方案,但由一開始建議補種全部樹木,慢慢降低標準至8000棵、6000棵及4000棵,全部被政府拒絕,當局並不願意補種,只說會在擴建完成後進行,亦從未提出過任何補種方案。而適逢政府開始動工,她認為要開始做補種,而非等到不知幾多年後才開始做。

高空中的將軍澳,仍能看見一片綠野(網友提供)

環境保護署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署方的顧問已根據發展局的相關技術通告要求為新界東南堆填區擴建計劃範圍内的樹木進行調查及評估,並擬備報告。而有關樹木保護和移除的申請(涵蓋需保留、移植及移除的樹木)已獲地政處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批准。署方解釋,根據2015至2016年初的調查所得,沒有發現珍貴或稀有樹木品種。需移除的樹木共約八千多棵,當中大部分位於現時已修復的堆填區斜坡之上,並按工程及日後運作需要而逐步移除;其餘需移除的樹木分佈於現時堆填區內其他位置,包括上述圖中紅圈的位置。署方表明,日後完成堆填的擴建部分亦會逐步進行修復工程,並種植不少於已移除樹木的數目作補償,同時,承辦商亦須執行減少及處理園林廢物措施,包括設置堆肥設施及碎木機等,以便於種植時可重用資源。

署方續指,新界東南堆填區擴建計劃屬指定工程項目,受《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規管,並已獲批相關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及環境許可證,而環境許可證為擴建計劃的建造和營運訂下嚴格條件,當中包括有關栽種植物的細則,例如提交一份修復及改善生態環境計劃以供審批,有關計劃須列載擴建工地的修復措施詳情,包括在擴建範圍種植額外6公頃的混合林地,餘下則拼合種植草地和灌木叢,連同實施方案、保養及管理作業時間表;在建造工程期間,須預先設立一個種植本地植物品種的實驗苗圃,以改進種植本地樹木的種植矩陣分佈及管理安排;及沿釣魚翁郊遊徑路旁或其他經當局同意的範圍預先栽種植物作為屏障等。

將軍澳自成一隅,面向藍藍碧波(網友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