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港女自白】影到滿意 貪靚港女換新身份證:可選露不露耳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一張身份證用逾十年,證上那小小黑白照,對貪靚女生來說猶其重要。生於1985年,我成為首批換新一代智能身份證幸運兒。可惜,當年領成人身份證的18歲少艾,已變成34歲福相師奶。面對暴漲的臉蛋,蓋上再多陰影粉亦補救不了,所以早陣子我打定輸數,到入境處的換證中心,準備來張醜照。怎料,當日我發現中心除有座枱鏡,更可以「拍到滿意」,以及選擇露不露耳,用髮絲遮着「包包臉」,辦證過程亦相當親切迅速,原來換證也可遇上「小確幸」。

農曆新年,入境處的換證中心初四就啟市,平日、星期六由早上八時服務到晚上十時。於是,我早前預約於上周六晚,到其中一間換證中心辦理手續,重頭戲當然是希望拍到一張「靚爆鏡」證件相。

當日我睡個夠,晚上化好妝,貼上睫毛,塗了睫毛液,眼睛看上去大一點。不過,畢竟不是18、22,近年身形發漲不少,連臉蛋都拉闊了,重手刷了多重陰影粉仍是包包臉,看到鏡中的自己,心中吶喊了一下。

對1985年出生的我來說,手中的身份證已伴隨了15個寒暑。(讀者提供)

懷着「怎麼辨?怎麼辨?」的思緒,踏入換證中心,那時已晚上九時,我趕快到接待櫃枱領籌,再到自助登記服務站,掃一掃指紋跟身份證,一張早前網上預約時已填好的表格就自動打印出來,如同超市購物般。接着,便可到一排像銀行客戶櫃枱的登記櫃位,那就是「拍攝場地」。

「頭髮撥耳後,露出耳朵,頭向低一點,下巴便會尖一些了。來,先試拍一張。」未待我開口,換證中心職員貼心地「幫眼」調校角度,而她操作的照相儀器,像昔日港鐵車站內的自助證件相機,如同自拍般,可以看到自己的樣子。登記室更備有一面座枱鏡,可供整理儀容,可謂相當貼心。

全港共有9間換證中心,每日可合共處理約7,700個辦理新證的申請。(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拍照後,儀器可顯示彩色相片,以及預計印在身份證上的黑白照,更可同時暫存兩張照片檔。「唷,頭仍是傾斜了點。」我試探地問能否拍第三張。眼前那位「媽媽級」職員笑瞇瞇說:「沒問題,你想取消哪一張相?我更覺得,你再拍照時,眼睛還可以再睜大一點。」她示意,新拍下的照片,會取代其中一張暫存照片檔。

如是者,這職員跟我一同研究最美的角度,還嘗試了「九一分界」、「三七分界」的髮式,惟頭髮撥耳後,露出大臉餅之下,總是拍不到最滿意相片。我咕嚕着:「唉,仍是包包臉呢,能否不露耳?那便可以用頭髮遮腮了。」

這時,職員面有難色,但仍說:「如果你堅持,那都可以不露耳的。但日後推行e-passport時,有機會用不到,因相片不符國際資格。」我喜出望外回答:「真的?不打緊,試一試效果吧。」兩人再試拍了一輪,先後共拍了近十張,最終發現頭髮往後的一張看上去較精神,我便說不拍了,就這張吧。此時,職員仍問道:「滿意?真的不再拍?」真的是「拍個夠本」。

當年18歲所拍下的樣子,跟現在已大不同。(讀者提供)

不過,下一步竟是見中心主任,職員解釋,因為我當年是「四眼妹」,現在卻沒有戴着眼鏡,程序上要見一見。本來以為將要被「盤問」一番,但原來那主任只是核對一下指紋,問一下工作近況,如朋友閒聊一下,有說有笑。

期間,主任提及計劃可帶同一或兩名65歲或以上的親友一同換證,更透露很多人都帶家中長者前來,除了因可有家人陪同辦證,方便照顧,原來也跟相片有關。他說:「那長者可快點辦證,拍照看起來年輕點。若不然,等到他們所屬批次換證時,可能已是一、兩年後。有些老人家樣子變得快,差兩年已不同了。」聽罷,雖然我沒有帶同家中父母前來,但決定要快點跟同年朋友分享一下,讓父母也可留下「最美」的身份證相片。

最後,主任給了一張取證通知書着我下月取證,整個辦證程序大功告成。看看手錶,仍是九時多,前後只用了約半小時,可能是晚上關係,換證的人不多,全程都幾乎不用等候。不過,最開心的是,不用即時交上現有的身份證。換言之,當年18歲所辦的身份證,仍可陪伴多我一個月,懷念一下那青春歲月。

辦證後,不用一個月已可領新一代智能身分證了。(政府網頁)

入境處發言人表示,新一輪更換新身份證計劃下,市民拍照時,可選擇露耳或不露耳,但照片必需清楚顯示申請人的面容和輪廓,例如避免被頭髮遮蓋眼睛等。

雖去年有報道指,處方曾考慮「新一代電子護照系統」推行時,採用新智能身份證照片作申請護照。不過,入境處發言人說,現時暫未有計劃在「新一代電子護照系統」推行時,使用新智能身份證照片作護照申請用途。

截至今年1月,處方已為約93,000名申請人辦理換證手續,有8,099名市民帶同一或兩名65歲或以上的親友一同換證,涉及長者人數合共10,85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