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領展時代】友文入主 藍田小店大逃亡 業主:加100都嘈㗎啦

撰文:廖俊升
出版:更新:

藍田廣田商場二樓,一家經營26年的街坊鞋店最近表示,因業主連年加租,無法經營,即將在一年內結業。店主透露,領展在2015年出售廣田商場予友文投資有限公司(友文),而友文對商場管理極為不善,令多家租戶離去,致商場十室九空。多家商戶亦向香港01記者表示,業主每年一約,加租幅度極高,他們均表示,若然業主再加租,便會離開。
這商場人流少、設施破舊,地板破爛不堪,商場只以地毯遮掩,沒作修理;上落貨區的地面積滿污水,多盞燈也是壞掉。商舖數目減少,街市現時只有一檔豬肉檔、一檔凍肉檔和一檔菜檔,當中菜檔更表示即將遷出。留下的商戶叫苦連天,不滿年年加租。業主友文則霸氣回應指,「呢個係自由市場,加一百佢哋都嘈㗎啦!」

人流少管理差
廣田商場連地下總共有三層,內有一街市,附近有廣田邨(2453伙)、康栢苑及康瑞苑等屋邨及屋苑。經現場視察,廣田商場二樓有三間空舖、十間營運的租戶,其中包括兩間幼兒中、一間社區健康中心和一間補習社,該層人流極度稀少,長期都是不足十人;而一樓則有一間街市,一間平民衣飾店、鞋店、髮廊、大家樂及日本城等七間租戶,人流同樣極少,亦有兩家租戶連日不開門;地下則有超市和酒樓等7間租戶。

除了空置和人流極少的問題,其設施破舊也能反映業主的管理態度。地下樓梯對出的地板,其防滑膠面破爛不堪,但商場只以一塊地毯遮掩,並沒有修理,只要一揭開地毯便可看見其破貌;而一樓的擋風膠板和扶手也是全部損毀;上落貨區的地面積滿污水,多盞燈也是壞掉。

無人流仍瘋狂加租 檔主紛紛叫慘
地下一間小食店檔主表示,不論閒日還是假日,商場的人流都是極度稀少,她們現時以$21,000月租營運小店,搬入一年已加一千元租金,而收入只是剛剛抵住租金,「冇人幫襯,每日搵一千多少少,真係好辛苦。」她曾就租務及商場管理事宜,向友文反映,但往往未能聯絡到有關人員,「咩都話唔關佢事,唔肯理人。」

小食店檔主表示,店無人光顧,每月只能僅僅交租,若再加租或不能支撐。(廖俊升攝)

街市的情況更加嚴重,不論日間或是夜晚,整個街市每小時只有不多於十位顧客;而十數個檔口中,有約五個是空舖,而食物檔口,現時只有一檔豬肉檔、一檔凍肉檔和一檔菜檔,當中菜檔更表示即將遷出,屆時預料會更加冷清。根據廣田街坊透露,街市曾經有三檔豬肉檔,但因為不敵租金,現時只剩下一間。

街市內的五金舖老闆娘表示,業主不願提供兩年或以上的合約,更要每年加租,「人哋起碼都兩、三年先續約加租,你(友文)每年將個加租幅度提升,即係百上加斤。」多間舖頭捱不了貴租,又沒有生意,搬走致場面冷清,間接令這裡失去競爭力,流失顧客,「正常業主會搵啲檔口返嚟做,營造返個氣氛。同埋街坊唔會去德田(商場)買條魚,然後喺廣田(商場)買條菜,如果係咁,點解唔直接喺德田買埋菜?」

肉檔:每天一隻豬都賣不了

另一間五金舖事頭婆指一日生意「一千幾百蚊」,扣除租金及成本,連人工都賺不到,「日日捱十幾個鐘都冇人工,去清潔公司做清潔都有萬幾蚊月薪」;髮廊負責人指,現時只靠熟客生意,租金高昂令外來者卻步,「鬼有人租咩,都唔夠膽租,𠵱家一年加一次,就快又一年啦!」豬肉檔老闆指,現在「夾錢都做唔到」,而商戶愈來愈少,街坊亦不會來,他們每天一隻豬都賣不了,「你見邊度有人行?你自己企喺度一個鐘,睇你數唔數到十個人!」

見證隔離檔口逐家搬出,眾檔主同表示,若再加租便不做。(廖俊升攝)

香燭店老闆娘則表示,友文比領展更差,「以前兩年一次,友文就年年加!」她續指,自友文接手後,每年都有商戶離開,現在連魚檔都沒有,「有生意加都冇問題,最主要係冇人流!又加我兩成,但呢度人都冇個,體晾吓啦,有冇咁衰格啊!」

「個街市乜都冇」

街坊洪女士表示,她現時年老行動不便,要靠拐杖行走,但因為街市檔口不多,每次買菜也要去德田商場,「如果廣田有嘢買,就唔使落去德田買啦。」她批評商場業主友文管理不善,「嗰個小巴佬(友文)買個商場嚟做咩啊,買完又要加租,又唔落本錢管理,又唔賣返出嚟,咁有咩用,個街市乜都冇!」

廣田街坊洪女士認為,商場問題出於友文不願管理,令街市沒有檔口選擇,老人家要走到德田街市,十分辛苦。(廖俊升攝)

一邨一商場不合時宜 反令小商場變死場

廣田區議員、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表示,90年代初,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的商業樓宇小組為體貼居民,鼓勵一邨一商場,或一邨一街市,以藍田為例,興田、平田和廣田也一樣有商場和街市。「當時房委會想方便居民,特別是希望方便長者購物,當年政策落實時係好貼地,因為有好多舖頭,十分熱鬧。」

但時代改變,一邨一商場現在已不及時宜。柯創盛說,後來房委會將物業賣了給領展,改變了經營模式,而領展又再將物業分拆出售,部分私人買家缺管理經驗,令商場每況愈下,「廣田嘅情況更差,領展將物業賣畀友文。某程度上佢唔係用心經營嘅業主,令到街市十室九空,商場同樣如是,居民必須品如魚、生果、日常用品同藥材都冇。」

油塘大本營商場搶客

柯創盛續指,藍田現有13萬人口,一邨一商場之下,如果商場營辦失當,購物選擇少的話,消費者就會選擇離開。他解釋,從消費者角度,他們想商店成行成市多選擇,現在想買東西可以到啟田商場、德田商場,以至油塘大本營商場,背離了當年一邨一商場的規劃;另外有些老人家本身好想在原區商場購物,但商場沒有選擇,寧願坐輪椅撐拐杖跨區購物。

柯創盛認為,房委會出售商場後,一邨一商場已不合時宜。(廖俊升攝)

私人買家懶管理 情況比領展更惡劣

雖然領展將多個商場分拆出售,但售後並無回復當年的光景。柯創盛解釋,很多私人買家只從租金收入作考慮,而不打算管好商場,管理維修、保養和清潔都做得很差。他舉例指,廣田商場的盲人引路徑破爛、擋風屏損毀,以及天花漏水,車場管理和上落貨區的積水,以至蚊患和鼠患都非常嚴重,不過私人買家在購入商場時只「向錢看」,並沒有考慮如何將商場活起來。

無人流但加租 居民、商戶和業主三輸

如今廣田商場的人流稀少,但租戶指租金連年飛升,部分租戶更止蝕離場。柯創盛說,現時潛在租戶有很多商業考慮,如果商場沒有生氣,他們都會卻步;另一方面私人買家每年加一次租,但房委會是三年加一次,領展是兩年或三年加一次,「私人買家缺乏監管,任意加租,亦會巧立明目,以加管理費代加租,令商戶百上加斤。」他又指,加幅高於通脹,很多商戶最後就決定不做,最後導致居民、商戶和業主三輸的局面。

柯創盛曾去信友文,要求處理商場十室九空問題,但不獲回覆,對方亦沒有處理。(廖俊升攝)

「以前商場有一檔藥材舖,就係因為加租同友文起爭執,最後決定離場唔做。不過離場接近兩年,舖位都租唔出去,所以友文最逼切係要思考,如何與商戶共度時艱。」他批評友文並沒有維持居民基本需要,違反房委會將物業售予領展時的原則。

其中一家經營26年的鞋店宣布即將結業,他們指連年加租無法經營,柯創盛與店主相識多年,他們再於店中聚舊,彼此也感到不捨。(廖俊升攝)

政府監管商場業主責無旁貸

對於監管友文,政府責無旁貸,「應該嚴肅聲明,叫友文依契約做事,提供居民日常需要,目前好明顯唔合格。政府一定要再三提醒私人買家;並指示友文其商場管理負責,如盲人引路徑損毀,政府要督促加快維修;亦要督促友文配合政府,推動保持環境衛生,滅蚊滅鼠,等有疾病爆發時就係亡羊補牢,前線同事要對分拆物業多巡查。」

另一方面,柯創盛認為政府應加速興建公營街市,並考慮回購已出售的物業,「政府做得唔夠到肉」。他直言大部分私人買家都所差無幾,因此在分拆售予買家時,也要想買家有沒有能力管理,各區問題也是千瘡百孔,故要提醒買家顧居民需要。

文裕明:人口結構影響商場經營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表示,屋邨商場人流少,主要與業主經營手法,以及商場之間的競爭有關,「藍田肯定冇生客,幾條屋邨穿插競爭大,而年輕人亦較少留於原區消費;隨人口結構轉變,業主營運手法亦需要有改變,視乎點樣營造氣氛,有公司剛剛進場會搞表演,吸引人流。」他認為,商場氣氛有頗大影響,視乎新業主有沒有做宣傳。

文裕明續指,有些商場興建時十分興旺,但慢慢因為人口結構改變凋零,而有些人口老化地區,即使做了宣傳,也只能有一、兩天人流;而屋邨的人口結構也十分影響商場的人流,若年輕人較多,他們會較願意去旺區,「秀茂坪雖然居民好多,但商場都好少人行,咁大個商場,行業分布又合理,但居民始終慣性去旺區,交通方便嘅可以去銅鑼灣同旺角」

翻查資料,「NGO關注領展租約小組」曾於去年7月8日向立法會提交意見書,當中鋪陳在2016年至2018年間,社福機構被商場營運者加租迫遷的事件。其中,2016年廣田邨5間社會服務單位被加租,即使房屋署及社會福利署介入,5間社福機構分別提供幼稚園、家庭服務、青少年服務及社區服務,全數拒絕簽訂新約,最終被迫遷出,資料顯示,涉事業主正正是「友文投資」。

友文投資租務部、主責廣田商場管理事務的陳先生回覆《香港01》表示,友文並無向租戶大幅加租,更指公司並非只有加租,更試過減租,會視乎情況而決定租金,「經濟差都唔會打落水狗,會睇返實際情況,要問多幾間先至可以公道評論,你試吓問759同Smartone,我哋有加亦有減,唔係淨係加。」

下午2時,759阿信屋拉閘並貼出「午餐中」,柯創盛質疑,如果有客源,這件事根本沒有可能發生。(廖俊升攝)

友文:加一百佢哋都嘈㗎啦

「呢個係自由市場,加幾多先叫合理呢?加一百佢哋都嘈㗎啦。領展其他場係咩情況,大家都睇到啦,至少廣田商場之前大部分嘅舖都留喺到。」對於被質疑沒有招攬租戶進駐,造成「死場」環境,陳先生則表示一直歡迎租客進駐,「我哋係做生意,梗係想多啲租戶入嚟啦!」

陳先生續指,部分租戶誇大其辭,指年加三成為不實指控,「老老實實,如果係捱唔住就一早走咗啦,佢哋講咁講都係想製造輿論畀壓力。鞋舖剛剛先續咗一年約,之後就貼話光榮結業,可能係促銷手段嚟。不過呢啲係自由嚟,做咩都好啦,做生意大家都明,但希望唔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