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轉角】12年熱情耗盡 記者離場開小店:食晒時間食埋個人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周日(4月28日),屯門一家畫室舉行屯門小店美食畫展,透過小朋友的眼睛記錄社區小店。小店雖然是小孩眼中的靈感題材,但對店主而言卻是人生的一部分。未開店前,他們曾是記者、電影特效師……每一家小店都各有故事。

新晉手調飲品店:財經首席記者的人生下半場

過去一個月,James的手調飲品店成為畫室小朋友的考察對象。他既向小朋友示範如何煮熟黑糖珍珠,又送出印有「尖茶」貼紙的膠杯供小朋友創作。旁人眼中他不過是熟練的珍珠奶茶師傅,但原來James是半途出家的創業者,此前他是個擁有12年經驗的財經記者。

近月不時有小朋友到James的飲品店考察。(鄭子峰攝)
一杯珍珠奶茶背後埋藏一名記者十二年辛酸史。(鄭子峰攝)

吃人生活:每周返六日 放假在家趕稿

行內常說記者做滿三年轉行是常態。三年是小限,十年是大限,James在高壓報紙、雜紙間流轉,堅持了十二年。「一星期返足六日,上司好人叫我星期日唔使返公司,就喺屋企趕稿。」如磚頭厚的英文年報,兩天內啃完、鑽研新角度,再交出一份報導,他不是沒有努力過。「唔止食晒時間,仲食埋個人」,然而工作可讓他見盡上市公司主席、大財團公關、高官政要,刺激感讓他繼續堅持。

James曾每日與上市公司要員、政要交手,如今交手對象換成了屯門街坊。(鄭子峰攝)

十二年磨盡熱情 終成自己的老闆

在消息萬變的財金世界打滾十二年,他嚐盡刺激,亦見盡荒謬。建制媒體報喜不報憂,交投暗淡變成平穩,「樓市跌唔可以寫跌,要寫平穩」;即使消委會報告指某微波爐食品鈉超標,也要遷就嗜吃的上司口味,避而不談。他說思路越見定型,每年用同一個方式說相近的故事,「所有嘢都好似有個flow」。十二年熱情隨年月消耗,適逢孩子出生,他決心轉換人生的下半場,做自己的老闆。他一邊當全職爸爸湊仔,一邊學沖手搖飲品。去年James終在屯門覓得舖位,一圓創業夢。

去年,畫室小朋友曾在尖茶舉行畫展,如今被他製成海報貼在店外。(鄭子峰攝)

開店以後,他在靜中帶旺的商場一隅,奇遇不絕。成群小朋友喜孜孜地畫起他沖的珍珠奶茶,偶遇的特殊學校老師又請他到學校談夢想。「以前一直好想做義工,但做記者冇時間」,當上老闆換來自由,一次演講後,他開始讓特殊學校的孩子來店舖實習,當中有些是自閉症孩子,也有些是輕度智障的多重病患者。在狹小的空間內,前首席財經記者就當起孩子的老師來,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障礙」,也有能力過自己的人生。與實習孩子的合照,如今被James掛在舖頭當眼處。

James把自己與實習孩子的合照掛在舖頭當眼處。(曾雪雯攝)

轉角咖啡室:電影特效師咖啡癮與心頭好

而在同一個華都商場內,畫室的正上方另有一家咖啡室亦同樣成了小朋友筆下的小店。年近30歲的Kaman是這所咖啡店的老闆之一。他指,由於咖啡室鄰近畫室,畫室上課前後不時有小朋友家長會攜同小朋友打發時間。最近他同樣因為畫室的邀請,而提供店內食品相片供小朋友創作。小朋友製作的立體蛋包飯就是源自這裡,也是出自Kaman之手。

小朋友筆下的轉角咖啡店蛋包飯,據說店內名物。(鄭子峰攝)

不過,年輕的Kaman同樣是新晉的創業者。在弄蛋包飯與沖咖啡前,他曾是個電影特效師,參與電影後製及廣告工作超過七年。由電影業跳到餐飲業開咖啡廳,背後也是另一個行內人才明白的故事。他指,近年香港電影面對韓國、大陸的競爭,不少電影後製工序北移,香港只剩下行政人員。

轉角咖啡店位於華都商場的一角。(曾雪雯攝)

辭工學沖咖啡

眼見身邊同事一個一個離開,或轉行或北上,「香港電影仲可以捱到幾多年?」成了他心底最現實的憂慮。於是,他開始思索未來。當年沒日沒夜的工作時間,讓Kaman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和嗜好。辭掉工作後,他就跑去學喜歡的咖啡。

店裡沒賣酒,但Kaman把自己喜歡的氈酒當成裝飾品。(曾雪雯攝)

兩年多後,他更找來另外四名朋友,合資創業開了這間咖啡廳,然後把自己喜歡的都陳列在店裡。他嗜氈酒與咖啡,喝掉的氈酒空瓶成了店內陳設;另一名朋友愛威士忌和拍攝,又把攝影作品沖曬成店內裝潢;股東朋友助泰國農民用自然種植法種茶,又把茶放到咖啡店寄賣,小小轉角小餐廳成了眾人心愛的陳列室。

五人合資創業,在屯門開咖啡廳試業。店內一切都是各人的喜好。(曾雪雯攝)
+1

「自己鍾意先會放出嚟」

Kaman說,「自己鍾意先會放出嚟」。店內陳列如是,咖啡如是。目前,他堅持採用本地炒豆師在香港炒的新鮮咖啡豆,並把賞味期控制在兩個月內,「炒完咖啡豆放一個月先飲,下一個月要飲晒」。雖然要放下過去的工作經驗,創業換來更大的自主空間,這是在小朋友的畫作中,無法繪畫出來的感覺。

小朋友的作品繽紛快樂,大人的世界卻五味雜陳。(鄭子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