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港青抗拒休息 DSE考生為溫書不吃午餐 小睡15分鐘即自責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常言「勤有功,戲無益」,但遊戲是否真的無益?有機構近日就青少年休息文化進行調查,發現有近4成青少年在休息後會感到罪疚,同時亦有約4成人抗拒休息。有剛考完文憑試的應屆考生,就曾因在溫習期間多睡15分鐘而感到懊悔不已。有專家就鼓勵青少年放膽玩樂舒緩情緒,又指休息亦有其價值,不一定為了走更遠的路。

逾四成三人抗拒或怯於休息

突破機構於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就青少年倦怠(Burnout)情感向逾1,000位10至29歲青少年進行調查。調查發現逾四成三(43.1%)的人處於抗拒或怯於休息狀態,另外,近四成人(39.5%)在休息後感到內疚及後悔。調查稱這種狀態為「逆休息」(anti-rest),即是一種抗拒休息的心態,並在休息後會感到不安,從而產生倦怠感,在應付學業同工作上均感到精疲力竭及無力。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經理陳競存認為,在此狀態下,休息功能本未倒置,在休息後感後悔不但無法達到休息效果,反而會成為壓力來源。

研究同時發現,青少年一日只睡6.6小時,比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的睡眠時間少2小時。(盧翊銘攝)

倦怠感容易引抑鬱

研究同時發現,青少年一日只睡6.6小時,比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的睡眠時間少2小時。數據亦顯示青少年有倦怠傾向,在5分滿分中達2.9分。陳競存補充指,若青少年的倦怠感愈高,精神健康愈差,甚至有機會會引致抑鬱。

Angela 為今年中學文憑試的考生,她志願進入港大的科學系,打算畢業後從事環境保育的工作。今年2月至4月間期是學校的學習假期,為期約兩個月的學習期中,她為自己安排了密密麻麻的溫習時間表:每朝七時半起床,八時開始溫習,為了節省時間,她早上特地吃一個豐盛的早餐,以節省午飯時間加緊溫習。晚上八時左右匆匆忙忙吃過晚餐,連一集半小時的節目還未看完,便要繼續溫習。

不願上鏡的Angela 為今年中學文憑試的考生,她志願進入港大的科學系,打算畢業後從事環境保育的工作。(資料圖片)

睡15分鐘後感後悔

她父母沒有對她的溫習進度多說什麼,只是偶然買來幾件蛋糕作奬勵,並輕輕拋下一句「盡力就好」。但就只因一句盡力,Angela只好用自己方法盡力溫習。她下午曾定下15分鐘小睡一會,惟醒後卻為了浪費溫習時間感到懊悔不已。她憶述,那段日子經常無故向家人發脾氣,晚上看着牆上那張溫習進度表就忍不住落淚。現在回想往事,她情願父母為她定下休息、溫習時間,向她釐清「盡力」的定義。

突破輔導中心高級心理輔導員廖暉清發現,她接觸的部分家長都會提供「有條件式」的愛,例如要求子女在達到要求後才給予肯定或讚賞,「自我認同、肯定對於青少年階段來說十分重要,但很多學生以為只能靠學業成績,才能換取父母的愛。」她建議無論子女成績如何,父母都應該向子女表達愛意,令青少年得到肯定。

「自我認同、肯定對於青少年階段來說十分重要,但很多學生以為只能靠學業成績,才能換取父母的愛。」廖暉清建議無論子女成績如何,父母都應該向子女表達愛意,令青少年得到肯定。(盧翊銘攝)

輔導員:應肯定休息的價值

廖同時發現,多數感到倦怠或休息後感後悔的青年,多數具富有責任感、有完美主義傾向的特質,她指出,青少年應該肯定休息的價值,又表示休息有舒緩情緒的作用,青少年亦應建立日常休息及節奏及觀念,有助防止產生倦怠情感。

陳競存認為,香港社會祟尚效率與功能至上,休息往往會被視為懶惰的象徵,這種觀念令休息失去了其功能,造就社會上不健康的風氣。是次調查除了訪問中學生外,亦有2成受訪者為在職人士,陳競存強調,休息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必需品,「有老闆可能逼員工一日工作十多小時,甚至比老闆早下班會不高興,這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我們不能污名化休息,並且需要肯定休息的作用,而長遠來說對大家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