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留家衝突增 小學生「熊變貓頭鷹」 以調解技巧化解同輩衝突
疫情無了期,留家抗疫太久,小孩也容易與兄弟姊妹發生紛爭。若小孩懂得調解技巧,情況會否不一樣?有小學生得悉人分成貓頭鷹、熊、鯊魚及龜四種不同性格,在接受朋輩調解技巧訓練後,成功解決同學之間的衝突,母親亦觀察到他與兄弟姊妹相處上的改變,由起初只懂一味遷就別人,變成較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成為一隻「貓頭鷹」。
由香港家庭福利會(下稱家福會)主辦、恒生銀行支持的「恒生─家福青少年調解計劃」於2013年起推行,至今約有150間學校參與過朋輩調解計劃,訓練了2,500名小學生成為朋輩調解員。其中就讀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五年級的朱清楊,是其中一名參加該計劃,學習朋輩調解技巧的一名學生。清楊指自己參加該計劃一個學期,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他分享自己在校內曾處理一宗同學間的糾紛,「A同學借咗錢畀B同學,但B同學唔記得還錢,A同學就打B同學。我就叫佢哋唔好咁嬲,叫佢哋飲啖水休息下,之後再問佢哋發生咩事」。當清楊得知事件牽涉財務糾紛後,他便向二人解釋,在學校內不應借錢給同學,當B同學還錢後,事件便告一段落。
清楊形容在課程中得知,人的性格分為貓頭鷹、熊、鯊魚及龜四種,「佢哋有不同性格,貓頭鷹係合作型,有衝突時會了解不同人嘅需要;熊係遷就型,有問題嘅時候都會話係自己錯;鯊魚係支配型,唔太理人感受同需要;龜係逃避型,唔想得罪人,有衝突時就會縮埋自己」。
清楊是家中長子,除了7歲的弟弟,還有一名12歲的姊姊,由於「夾在中間」,清楊常常遷就別人。朱太指疫情下三子女長時間留家,衝突亦隨之增加,幸清楊接受朋輩調解員訓練後,性格上有明顯改變。她又指小孩與同學及兄弟姊妹相處時有分別,「和事佬嘅角色佢會handle到,但當喺屋企,自己係紛爭主角一員嘅時候就有啲唔同」,學習調解技巧後,清楊由本來只懂遷就姊姊和弟弟,變得較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像由熊變成貓頭鷹。
朋輩調解員減老師工作量 改善風紀形象
「恒生─家福青少年調解計劃」的家福會高級經理(青少年服務)及認可家事調解員梁頴紅女士指,該計劃多年來深受校方及學生歡迎。她認為學生學習調解技巧後,學習態度及行為上也有改變,在衝突時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及增加同理心。對學校而言,調解員能處理同學間的紛爭及小衝突,減輕老師的工作量,「因為老師通常好快用訓導嘅角度處理,會有對與錯嘅情況出現」。梁頴紅更指,曾有學校向他們反映,挑選了擔任風紀的同學當調解員,「風紀成日要摘同學名,可能有啲低年班嘅同學唔太鍾意佢哋,但當風紀變成朋輩調解員嘅身份執行職務,手法唔同咗,老師觀察到低年級嘅同學冇咁討厭風紀,關係好咗」。
梁頴紅形容目前留家抗疫,家長與小孩如「困獸鬥」,在做功課、時間管理及生活習慣各種小事上,也容易產生衝突。她建議家長在處理家庭衝突時,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鼓勵家長以「頭心腳」的調解聆聽技巧,先耐心了解發生什麼事,明白子女的感受,以及聆聽小孩的期望和需要,才能在和平氣氛下處理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