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社邀丁新豹帶隊遊墓園 從華人永遠墳場了解香港歷史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重陽節將至,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轄下4個華人永遠墳場每年均有不少孝子賢孫前來掃墓。去年華永會確立以「永懷人生」及「善亮人生」兩大理念為長遠發展目標,希望革新形象及推廣生命教育。而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更新增一幅融入香港仔區特色的30米長壁畫,將藝術帶入墳場。
此外,長春社更計劃下月舉辦「落地生根」探知行,邀請了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博士擔任專家顧問,透過免費墳場導賞,傳承本港百年的華人歷史文化。丁新豹希望透過墳遊,以有趣的切入點讓年輕人認識香港歷史,更重要的是了解華人永遠墳場成立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大家族成員早已視香港為家,死後不欲葬在鄉下,「當時華人已不是希望落葉歸根,是落地生根」。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更將藝術帶入墳場,壁畫色彩繽紛,結合傳統及現代元素,並融入地區特色,加入舢板、畫舫及纜車等圖案,突顯香港仔的漁港情懷。(呂凝敏攝)

30米長彩色壁畫加入香港仔漁港元素

華永會今日(21日)舉行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傳媒導賞團,介紹「落地生根」探知行的目的及意義。為了打破傳統死亡的刻板形象,華永會外部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穎文指,去年華永會確立以「永懷人生」及「善亮人生」兩大理念為長遠發展目標,希望提升設施服務及推動慈善工作,推廣生命教育。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更將藝術帶入墳場,新增一幅長30米的「永善之門─生命意義永不止息」壁畫。華永會行政總監麥鉅然指,壁畫色彩繽紛,結合傳統及現代元素,並融入地區特色,加入舢板、畫舫及纜車等圖案,突顯香港仔的漁港情懷。華永會亦計劃在其他華人永遠墳場新增更多具本土色彩的壁畫。

「因為他們視香港為家,所以變成了希望落地生根。」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執行總監劉國偉
多名華永會創會委員及本港早年的政商社福界顯赫人物也卜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呂凝敏攝)

前北大校長、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長眠之地

殖民時代初期 ,香港為華人設置的墳場只屬臨時性質,隨着越來越多華人在香港定居,他們都視這裏為終老的地方,故希望能有一處永久的墓地。卜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有多名華永會創會委員及本港早年的政商社福界顯赫人物,包括前北大校長蔡元培、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當時香港少有的華人執業律師、香港大學創辦人之一曹善允以及太古洋行第三代買辦莫幹生等人。

首個無宗教背景華人永久性墳場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執行總監劉國偉指,在1911年12月,18位華人領袖一同向政府爭取永久墓地安葬,至1913年終於獲政府撥地,興建首個無宗教背景的華人永久性墳場。1915年,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成為華永會轄下首個啟用的墳場。劉國偉表示,華人永遠墳場的打破中國人「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因為他們視香港為家,所以變成了希望落地生根」。

「政府最後願意批地,是一項懷柔手段,背後有很強的政治意義,這些大家族亦發出以香港為家的信息,對香港其後的建設很有幫助」
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博士

為了向更多人介紹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歷史,長春社計劃舉辦「落地生根」探知行,特別邀請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博士擔任專家顧問,向學生及社區人士提供免費墳場導賞服務。丁新豹博士特別介紹,當時18名華人領袖以華商總會創辦人、前立法局議員劉鑄伯為首,向政府提出批地作華人永遠墳場的要求,「政府最後願意批地,是一項懷柔手段,背後有很強的政治意義,這些大家族亦發出以香港為家的信息,對香港其後的建設很有幫助」。但丁博士笑言,劉鑄伯雖是華人永遠墳場的最大推手,但他並非葬在這裏,「他選擇葬在自己的鄉下,可想而知當時『落葉歸根』的心態對華人來說是多麼重要」。另一方面,中華廠商聯合會創辦人葉蘭泉則將自己先人葬在鄉下的遺骨,也一併帶來葬在這裏。

中華廠商聯合會創辦人葉蘭泉將自己先人葬在鄉下的遺骨,也一併帶來葬在這裏。(呂凝敏攝)

丁博士亦特別提到香港望族之一韋寶珊爵士的墓,「他是歷來第三位獲勳爵士的華人,身份顯赫,家族非常有聲望,他也是華永會其中一個創辦人,惟因家道中落,只能葬在這裏山上一個很小的位置,其墓碑連職銜也沒有寫上,非常唏噓」。

香港大家族成員利希慎亦卜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其墓地屬圓形堡壘建築,甚具氣派。(呂凝敏攝)

香港大家族成員包括利希慎、首名華人議政局成員周壽臣也是葬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名人,但要數到葬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人,必定是北大前校長蔡元培。「五四運動爆發時,蔡元培是北大校長,當年他同時包容到大學內有很激進與很保守的人,學生被捕也親自到場保釋,是大學校長的典範」。

盼以有趣切入點讓年輕人認識香港歷史

丁新豹認為墳場導賞是一個較有趣的切入點,讓年輕人認識香港歷史,除了了解更多本港顯赫世家的故事外,更重要的是認識成立華人永遠墳場背後的歷史,「當時華人已不是希望落葉歸根,是落地生根」。丁指墳遊在外國已是很盛行的活動,他希望能透過導賞團打破死亡禁忌,把這種歷史教育引入香港。劉國偉則表示,導賞活動希望能在下月推出,但需視乎政府屆時的防疫措施是否放寬,提醒有興趣的人士留意長春社及華永會facebook專頁發布的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