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原野鳥類數量跌七成 觀鳥會促政府多保護農地、近郊荒地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不同生物的生存空間。香港觀鳥會為了更了解本港的鳥類分布,與一眾義工及浸會大學協力作出為期三年(2016至2019)的研究。研究中發現開闊原野雀鳥的分布量大跌七成,反映開闊原野的環境遭到破壞。香港觀鳥會希望政府日後能多關注及保護農地及近郊荒地。

研究在2016年至2019年期進行,全港分為1,583個1平方公里的調查方格,並在鳥類繁殖期(3月中至7月中)及冬季(12月至2月)進行。由於調查範圍較廣,有超過120名義工協助下進行,並會以看和聽辨鳥類叫聲作辨認的鳥種和其數量,作統計各鳥種的分布範圍之用。得出研究結果後,會和過往相隔趨十年的研究作比較,以探究環境變化對鳥類分布的影響。

研究由超過120名義工協助下進行,並會以看和聽辨鳥類叫聲作辨認的鳥種和其數量。(香港觀鳥會提供圖片)

調查共錄得281種鳥類,在當中發現繁殖季中有29種鳥類分布範圍縮減,而冬季則有31種,當中佔大多數的為開闊原野鳥類。包括一年四季棲息在香港的喜鵲分布範圍收窄高達6成,而喜歡在農地棲息的理氏鷚及山斑鳩,前者約下跌6成,後者下跌超過8成。

至於林地鳥類則趨向上升,是過去近30年間分布範圍變得更廣泛的鳥類,有逾65%為林鳥,其中金頭縫葉鶯的分布擴展近19倍,而赤紅山椒鳥及紅頭穗鶥的分布增幅亦超過4倍。

開闊原野鳥類棲息地非法傾倒「無王管」

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經理余日東表示,喜鵲為日常中經常見到的鳥類品種,「市民普遍都不以為然,不會特別覺得牠們少了,要透過調查才會知道原來少了這麼多」。他又提到開闊原野鳥類分布範圍縮減的原因和環境轉變有很大的關係。牠們本來是棲息在一些比較廣闊的地帶如農地、田野等,惟因香港的田地荒廢,致植物沒有妥善打理和受非法傾倒影響,已變得不適合開闊原野鳥類生存。以錦田水牛田為例,本來樹木可作分隔樓宇,但在8年間(2000年至2008年)該地被非法傾倒廢物,現已變成爛地和石屎地,原本的環境而不復存在。

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則指出,鳥類分布的改變能說明環境指標實況。現時的開闊原野如農地、低地草坡、近郊荒地等大多未有受被劃在郊野公園,亦不受法律保護。棲息在開闊原野的鳥類眾多,惟政府過往未有好好關注這些地方。反而以往較為側重保護一些森林和濕地,故他希望政府日後在這方面應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