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樓重建 半世紀老店打烊 巿民掃港產舊物:一口氣買八條孭仔帶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舊區推倒式重建,令更多老舖湮沒人間。巿建局重建皇后大道西/賢居里發展計劃項目,近月加緊收回多個住宅單位及街舖,有迄立區內逾半世的藥材舖趕在今日(8日)清貨交吉,亦有1969年起經營至今的繡莊被告知4月底前必須交吉,獲不少巿民趕在搬舖前尋寶,狂掃舊式嬰兒揹帶、港產木棉枕及滕枕,有店主慨嘆「做到好攰,搬完又搬,唔係重建就係加租,過埋今次退休咯。」

巿建局2018年3月公布開展皇后大道西/賢居里發展計劃,前年中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核准發展計劃草圖,涉及西營盤皇后大道西129至151號唐樓連十二連號街舖,受影響人口約90人,涉及67個業權,預計2029年前興建189個住宅單位,並設有公眾休憩用地及長者設施。

記者今日巡視大廈所見,樓上單位幾近清空,門口貼上巿建局收回單位的通告,當中包括已搬遷的逾半世老字號鄒健平安膏有限公司辦公室,以及大量住宅單位,只有大約數戶仍有人入住,門外放置波鞋及雜物,鐵閘貼出可向保安索取垃圾袋的通知。

+1

屹立半世紀藥行趕交吉前清貨

而位於大廈地面的店舖,部分貼出「拆樓清貨」、「全店開心價」、「天然靚貨無多 手快有手慢無」等告示,當中協成行藥業有限公司有逾半貨架已被清空,年逾七十及六十多歲的負責人卓大姐與胞妹高妹一邊如常開店銷售,一邊交由搬運工加緊清走玻璃架及藥材海味,趕在明日向巿建局人員交吉前搬走所有貨物入倉,卓大姐半帶玩笑稱:「呢幾日搬到好攰,做咗咁多年,做埋今日終於可以退休咯!」

卓大姐憶述,協成行由上一輩人於七十年代創立,專營藥材批發,鼎盛時期專門轉口藥材至歐美華人街及本地大藥行,甚至獲余仁生買手青睞入貨,但自內地七八年改革開放後,本土批發生意逐漸式微,加上接連被人賖數走數,「沙士嗰陣有中藥行問我拎咗成個貨櫃的板藍根同金銀花,跟住負責人走咗佬無影。」自此她們開始轉營零售及兼營海味生意,專做街坊客。

她稱店舖經歷多次大廈重建及加租迫遷,06年搬至上址,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亦未有影響,反而是巿建局宣佈收回大廈重建,令她們不得不結業離開,最不捨是一班老街坊,「有啲由嫲嫲幫襯到孫女長大,搬幾次舖都專登過嚟呢度買。」不過她坦言年紀漸大,子女嫌辛苦不願接手,是時候退下火線,「唔想再做咯,剩返的藥材留畀自己慢慢用。」大半生辛勞,她希望晚年能夠平淡是福。

繡莊收舖結業前獲巿民掃舊貨

「今日已經係第三次有人嚟問有無舊式嬰兒揹帶!」位處重建受影響範圍的德華繡莊,自1969年已在現址開業,由林氏家族式經營52年,由早年打棉胎舖再輾轉發展成裙褂繡莊,現時已交由女兒林小姐接手成第二代接班人,她稱現址地舖連閣樓及地牢面積約二千多呎,舖內還收起父輩珍藏的織棉胎機、8台衣車及大量本土棉製品,隨着本地棉花廠結業,加上舊裙褂乏人問津,現時已專注售賣港產棉花枕、舊款睡衣、藤具等家居用品,待8月搬遷至荷里活道另一間自購舖位內繼續經營。

林小姐表示,自傳出繡莊拆樓結業後,開始有大量收藏舊物的巿民到場掃貨,有人一口氣連買八條七、八十年代港產嬰兒揹帶,今日亦有城大學生到場買入舊藤枕及要求採訪,笑言「唔到收舖一刻,都唔知咁多人愛港產古物。」舖面櫥窗仍然展示一個七十年代起擺設至今的裙褂連模特兒公仔,紅布已見霉爛,但金線繡出的金龍仍然栩栩如生,她慨嘆「裙褂已經唔可以用,但係金線仍然用得到,可惜呢家無乜師傅接手做手工繡線,仲有邊個可以咁有心機拆線留起。」

+1

巿建局近月加緊逐步收舖,林小姐稱去年已與部門人員達成協議,原定待1月23日後,以每月續租方式至8月交吉,剛好待至另一間自購舖位完約後無縫搬舖,惟巿建局突然透過律師反悔,稱早前合約無效,提早要求至8月搬走。「傾好晒後突然通知我提早收舖,我唔知點解部門突然咁急,我中間有四個月係無地方賣嘢,都唔明佢哋係咪好想趕絕老舖。」她正與相關部門人員交涉,若申訴無效,無奈會將所有貨物放入四十呎長櫃內有待搬遷。她坦言若非自購舖位,本土繡莊及棉胎舖早已被內地平價用品取締,「做得一時得一時,如果幾十年後我仲喺度,你再嚟採訪我。」一語道盡老店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