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區議會推「花園城市」 研究發現區內潛在綠化地達617個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在城市化發展下,香港早已變成「石屎森林」。雖然政府過往曾進行一系列綠化城市工作,但當中的管理和保養植物工作仍有不少改善空間。以荃灣為例,早於7年前,政府在區議會中討論荃灣綠化總綱圖,惟成效未如理想。去年6月荃灣區議會再次就荃灣成為「花園城市」構思作出討論,聯同專家在區內進行綠化研究。今日(25日)荃灣城市綠化研究結果出爐,發現荃灣市中心共有617個潛在可綠化地點,包括天橋頂部、欄杆、工廠大廈、屋邨及學校屋頂等。有區議員希望荃灣可作為綠化試點,把概念推至全港18區實行。

今日(25日)荃灣城市綠化研究結果出爐。(曾鳳婷攝)

荃灣城市綠化研究在去年底進行,由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及其研究團隊,以兩個月時間在荃灣進行密集式考察,以評估荃灣各地潛在可綠化地,並根據其綠化條件,例如位置、尺寸、光暗和物料等,再作配對,建議在合適地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

研究發現荃灣市中心共有617個潛在可綠化地點,包括天橋頂部、欄杆、工廠大廈、屋邨及學校屋頂等。(研究團隊提供)

城市綠化限制多

研究把荃灣近市中心地帶分為11個區域,分別在路邊,道路邊坡、公共開放空間、地上空間及天台等尋找潛在合適綠化地,發現在公屋區有不少植物,惟當中的植物素質及保養欠佳。在內陸地區因多車,交通通道較少地方能用作綠化,沿海地方卻因長期大風,大多只種植固有植物,種類不多。

行人路邊、天橋頂部、欄杆及天台均有潛能綠化

研究指出,天橋頂部、欄杆、工廠大廈、屋邨和學校的屋頂都是潛在的綠化地。行人路邊、馬路分隔位及停泊咪標附近位置均能善用,此舉在歐美亦十分常見。研究團隊考慮這些位置的尺寸、光暗和物料後,會選擇適合在該地生存的植物。如荃景圍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路段的路較寬闊及有陽光,但有高度限制,適合種植風鈴木和山麥冬這些不會生長太高的植物。

而種植在天橋和避雨亭的植物,應以不太需要陽光的攀藤植物為主,因為它們會把陽光擋住,例如青山公路附近行人天橋蓋頂便可種植首冠藤。針對斜坡,研究團隊發現,大多在斜坡的樹因「當風」,有倒塌風險而被砍除,故建議在這些地方種植開花植物,減少同類型事情發生。現有公共休憩設施的綠化地帶在設計上亦需要改善,研究團隊解釋,由於公園多硬地,留給樹穴的位置普遍不大,若在樹穴旁加設開花植物能助樹根抓緊泥土。研究團隊在評估天台的承托力後,發現一些承托力高的天台更是發展社區農圃的良地,如荃灣街市天台空地便能發展,日後更令加入社區活動元素,供市民使用。

樹博士:香港應以創新三維式進行綠化工作

「樹博士」詹志勇指出,現時香港的綠化率只有個位數字,相對其他地方來說,香港綠化率十分低。以往香港政府沿用傳統方法進行綠化,故有不少限制。他認為以香港作為超高密度城市的情況來說,可因地制宜,以創新的三維式綠化(又稱垂直綠化)方法處理綠化工作,「唔單止喺地下做,其實一啲行人天橋都可以加啲綠化元素入去」。

「樹博士」詹志勇指出,現時香港的綠化率只有個位數字,相對其他地方來說,香港綠化率十分低。(曾鳳婷攝)

他認為除了在規劃上要改變植物的質素外,也要多加注意保養,「以往發現唔少地方啲植物已經枯咗,泥土又未做好保養」。由於綠化所需要的成本不高,詹志勇相信香港有能力做到,只是需要協助培訓園藝人才,例如設立牌照制,更有規劃進行綠化工作。他同時指,綠化有多種好處,「喺大自然身邊,人會不知不覺變得開心」,亦能在繁忙的都市下,減少市民壓迫感。

荃灣區議會主席陳琬琛明白推動荃灣成「花園城市」定必充滿挑戰,希望日後能以荃灣為試點,把概念在全港18區中實行,並在將來和新加坡看齊。(曾鳳婷攝)

荃灣區議會主席陳琬琛則指出,明白推動荃灣成「花園城市」定必充滿挑戰,政府部門的協作也十分重要。他希望日後能以荃灣為試點,把概念在全港18區中實行,將來與新加坡看齊。他又指出,早前房屋署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中,曾有議員向康文署及土拓署提出相關計劃,當時對方亦持開放態度,他亦會持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