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屢釀「車撞牛」、虐牛事故 議員促設生態動物通道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本港近年不時發生「車撞牛」的奪命交通意外,亦有出現懷疑虐牛事件,有離島區議員關注政府部門如何確保人牛在社區共融,包括設立生態動物通道或增聘「趕牛人」,保護牛隻安全,漁護署回應對改善動物福利持開放態度,但過程中出現不同困難,願意與各方溝通。

+4

黃牛數量下跌 但水牛數量料增至150頭

離島區議員郭平表示,「社區牛」問題源於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都巿化加上側重房地產開發,導致農民開始棄置耕地,放逐牛隻變成社區牛,惟原居民隨着年月忘記牠們的存在,甚至視牛為污染環境、堵塞交通、破壞農作物、攻擊居民的不祥物,加上昔日生態耕地變成馬路,造成牛車爭路,去年10月兩頭黃牛被車輛撞至重傷不治,以及去年11月梅窩懷疑出現虐牛狂徒,有牛隻遭利器插頸、乳房等部位,釀成1死4傷,均反映人牛衝突正不斷增加,他促請政府部門建立人牛共融的社區,包括會否考慮仿效外國外國在道路栽種花草樹木,設置生態動物通道(wildlife corridor)讓動物安全過馬路,或增聘趕牛人,以及在大嶼山興建動物醫療中心,保障社區牛在大嶼山的生活質素。

漁護署回應自2011年成立牛隻管理隊至今,一直有為大嶼山牛隻進行捕捉及絕育,如今黃牛的數量由2013年的225隻減至2018年的170隻,但水牛則由2013年的75隻增至120隻,估計現時水牛數目已超過150隻。截至去年12月為止,管理隊去年在大嶼山為20隻牛進行絕育,較前一年的70隻為少,並接獲20隻牛受傷個案,其中有2隻需要進行人道毁滅。

漁護署:對改善動物福利持開放態度

漁護署又表示,曾就增設保護牛隻的措施進行可行性研究,包括建議在西貢郊野公園設置一個牛路坑,但因其他相關部門認為會對行人或其他道路使用者構成危險而作罷。

另外,署方對設置生態動物通道等改善動物福利政策持開放態度,但初步認為牛隻未必懂得利用有關通道過馬路,期望與離島區議會的議員會面,並往現場視察,有助了解建議詳情,然而認為目前無必要在大嶼山增設一個動物管理中心。

增聘「趕牛人」有難度

至於漁護署近年破格增設四個「趕牛人」職位,專責在大嶼山牛隻出沒地點進行管理,署方稱一直有意增聘更多相關職位,但招聘合適人選方面出現困難,暫未有進一步進展,現時會與各村及鄉事委員會保持溝通,了解各方需要後調整「趕牛人」的工作時間。

運輸署回應為避免車輛撞倒牛隻,現時已在大嶼南牛隻經常出沒的地點設置 48 個「小心牛隻」路牌。此外,運輸署亦在前年 3 月安排工務部門於東涌道近石門甲道近大嶼山南部的封閉道路入口對開增設「注意路上牛隻」的路牌,以提示駕駛者有可能在開車中途遇到牛隻,從而提升道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