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以紙箱創作 仿模型玩具包裝盒說歷史 盼古董「平民化」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不少人以為古董是有錢人的玩兒,其實在荷李活道有一條古董街,古董店林立,可看盡香港古今中西文化。有機構近月與數間古董街內的店舖合作,聯同香港藝術家以嶄新方式呈現古董獨有的文化底蘊和特色,希望能透過藝術品重塑古董在大眾心中的固有印象,協助大眾揭開古董店的神秘面紗。

南豐集團自啟動「世界之約」計劃後,推廣可持續「韌性城市」概念,推出從不同角度帶領大眾學習觀察生活中的細節,感受與社區的連結。最近的《走近-荷李活道貮》便是集團「世界之約」第七部曲-與古物文化之約的其中一個活動。活動由集團與策展單位MUSTHAVEKEYS合作,邀請六位香港藝術家透過對古董及荷李活道的想像及了解,融入不同的元素創作,於上環Nan Fung Place及荷李活道四間古董店及五個展覽場地中展出其展品。

石家豪是活動其中一位受邀的藝術家,他的展品以古董店永興行和乾馨唐的特點作為設計藍本。開始創作前,他親身拜訪合作的古董店,亦沿着展覽社區地圖走進荷李活道。

石家豪是活動其中一位受邀的藝術家,他的展品以古董店永興行和乾馨唐的特點作為設計藍本。 (李澤彤攝)

石家豪憶述,踏入永興行後,引起他注意的並非琳瑯滿目由陶瓷製成的精美古董,反而是在店舖一旁由舊紙箱堆疊而成的一個儲物角落。「我見到有啲紙皮箱搭紙皮箱,上面係放一啲有關拍賣紀錄同陶瓷相關嘅書」。這些紙箱令他想起9年前曾舉辦的工作坊,他的創作以工筆畫為主,由於此活講求技法工整細緻,在數小時的工作坊難以讓參加者有完整的體驗。

石家豪希望透過紙箱創作,加入青花和彩瓷等象徵中國傳統的元素,呼應店舖內其他的古董,融合整體環境同時,亦能成為另類的裝飾品。(李澤彤攝)

在苦惱之際,他想到自己的工作室位於工廈,每天都見到不少載滿貨物的紙箱,他便想到以壓克力顏料及毛筆在紙箱上進行創作,以簡化工筆畫。這個概念亦延伸至這次活動中的藝術創作,石家豪希望透過紙箱創作,加入青花和彩瓷等象徵中國傳統的元素,呼應店舖內其他的古董,融合整體環境同時,亦能成為另類的裝飾品。

另一家古董店乾馨唐的古董是以人型陶像、佛像及一些古時陪葬品為主。眾多種類的古董令人猶如置身博物館。石家豪認為,古董店多數只把古董文物放在店內,旁邊鮮有註釋,對古董認知不多的人亦會因此卻步,就算感興趣也不敢踏入店家。

打破人們對傳統文化及工藝品固定印象

為了拉近人們與古董的距離,石家豪為乾馨唐設計展品時,着重思考如何描述古董,令人們更易理解。最終,他想到可以把紙箱設計作為古董的包裝,把它們的來歷猶如貨品資訊般以圖案畫上。石家豪把其中一個來自漢朝的陪葬古董「漢式樂居」仿以模型包裝,把樂居的配件畫在紙箱上,讓觀看者能更清楚古董的資料,「我覺得用一啲比較新嘅方式,例如包裝成玩具咁,可以令人易啲入手」。

石家豪希望透過展出不同的藝術展品,協助大眾細味歷史文物,令更多人願意走入古董店。「我想令藝術品可以成為一種將古代文物/傳統藝術翻譯成現代語言嘅手法,協助重新呈現文物嘅故事,令人更易理解。好似將啲文言文透過藝術表達成為一套電影,令人更易入手,願意去接觸,繼而產生興趣」。

南豐集團「世界之約」代表袁嘉駿(左)及盧樂謙(左二),以及策展單位MUSTHAVEKEYS代表陳芍君(右二)及張耀輝(右),均希望展覽能作為一個切入點,讓大眾重新認識古董。(李澤彤攝)

策展單位MUSTHAVEKEYS代表認為活動能發掘出藝術不同的可能性,古董以往被大眾認為是神秘物品,沒有機會深入了解。活動為人們提供契機,讓更多人認識有價值的古物。籌備活動期間,藝術圈人士亦會與古董行業者交流,透過藝術家之手打破人們對傳統文化及工藝品的固定印象。

籌辦展覽的南豐集團「世界之約」代表則希望透過活動令市民更了解古董與社區的關係,並非如想像般遠,以新穎及現代化的手法傳譯古董,令人們願意踏出第一步,親身接觸古董。

《走近-荷李活道貮》
地點:Nan Fung Place、乾馨唐、如壹藝術館、瀚明及永興行
日期:10月11日至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