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天使」使命 視障心理治療師獲傑出義工獎:不應看輕自己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由義務工作發展局主辦的第九屆香港傑出義工獎頒獎禮於今日(1日)舉行,活動旨在表揚致力在義務工作上具有卓越成就和貢獻的義工。有獲獎義工曾為受助者,認為義工猶如天使,給予她不同的能量,令她從小立志成為其他人的「天使」,把關懷傳遞下去。亦有義工經歷人生巨變後,致力推廣器官捐贈,並以同路人身份為患病者解憂。

第九屆香港傑出義工獎共有13名得獎人士及團體。(曾鳳婷攝)

每隔兩年舉辦一次的第九屆香港傑出義工獎頒獎禮今日舉行,活動旨在表揚義工同時,亦希望藉此宣揚義務工作的精神。今屆共有13名得獎人士及團體,當中有5名得獎義工,他們橫跨不同界別,包括教師、心理治療師、更生人士、器官移植康復者及扭氣球大師,從事的義務工作亦十分廣泛。

在8歲時因有嚴重藥物過敏症狀導致皮膚和器官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的黃明慧便是其中一位獲獎義工。她憶述兒時因過敏問題令身體出現各種毛病,更因而失去視力,生命一度危在旦夕,「我阿媽話我住院前有60、70磅,喺醫院出嚟得返30磅」。黃明慧在醫院有醫護悉心照顧,出院後因體弱無法到盲人學校上課,只能留在主流學校學習,「我好感激當時有人願意義務教我學點字,令我可以繼續學習」,學校的老師亦對她格外關心,有義工頻頻前往探訪,令她感到溫暖。

「義工是一種生活態度」

黃明慧指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受助於不同的人,使她從小便立志成為義工,「我覺得義工係天使,亦成為我一種能量,無論喺學習、生活同心靈上,過往我都接受咗好多人嘅幫助」。黃明慧在不斷努力下,現已成為香港首位視障心理治療師及輔導心理學家,亦義務助不同人士解決情緒問題及分享自身故事鼓勵他人。在4年前更和志同道合的義工成立「義醫同行」及積極籌備「醫藝同行」,盼揉合中西醫、心理治療及藝術元素,提供不同服務,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黃明慧認為要做義工並不難,「義工唔係一個活動,而係一種生活態度,例如有心去關懷身邊嘅人,小至幫人撳Lift,開門都係一個義務精神」。她表示,每個人都不應該把自己看輕,可從自己的能力入手,轉化成幫助人的法寶。

另一名獲獎人士是器官移植康復者及香港移植運動協會前主席鄭玉琴。她憶述年輕時曾不停嘔吐,經抽血檢查後,發現其腎藏能力只餘下二成,亦被診斷出患上慢性腎炎。醫生告知她今生只能依賴「洗肚」維生,或待適合的器官移植者出現,令她感到徬徨及無助。幸好在3年後,她便幸運地獲得器官捐贈的機會,並成功進行移植手術。她在醫院偶然見到一張海報,從中得知有世界移植運動會,便報名參加,「嗰年去泰國,當時覺得冇壞,如果自己做唔到運動,咪當去個旅行。另外,個運動會又只係畀特定身份(器官移植者)參加,可以去認識更多同路人」。

器官移植康復者成立運動協會盼幫助同路人

參加世界移植運動會後,令鄭玉琴和同行人士大開眼界,促使他們在翌年(即2008年)成立了香港移植運動協會。「當時個運動會一連9日舉行,有好多唔同類型嘅運動。同大家之前嘅認知,覺得器官移植康復者唔適宜走動嘅諗法好唔同」。「其實唔係要佢哋做啲好劇烈嘅運動,而係希望佢哋可以有唔同程度嘅進步,例如要坐輪椅嘅,希望佢可以喺有輔助之下行到,慢慢進步,甚至可以跑到」。

鄭玉琴指,協會成立目的是幫助其他同路人,以及教育市民捐贈器官的正確知識,「初初發現自己有病都好徬徨,唔知點做,又問唔到醫生,我哋呢度就可以提供協助,畀個平安感佢哋」。此外,她認為器官捐贈來得不易,器官移植康復者如果懂得保養及照顧自己至為重要,「當你移植完一個器官,再壞就冇㗎啦,所以我想透過協會分享,令同路人重新認識到正確知識」。她認為每人都可以為社會出一分力,「成日都話有時間先做義工,但其實只要喺一個活動入面幫到手,投入到幾多就幾多,做到幾多就幾多已經足夠」。器官捐贈登記亦是一個幫助別人的途徑,「雖然登記咗都唔代表一定成功捐到,但都係一份心意,對於等待緊嘅患者係一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