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地區研究|調查揭99%受訪者不知狀況 社協促設諮詢平台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市建局今年2月宣布展開深水埗地區規劃研究,有組織訪問區內逾300位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住戶,發現99%受訪者不知狀況、或僅略知一二,逾八成人不清楚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受訪者最關心的是兩大議題,分別是「安置及賠償方案」及「重建時間表、進度及流程」。

社協促市建局應該重新引入諮詢平台,邀請若干名的地區基層組織代表加入,全程參與規劃,以確保基層聲音能有效地傳達。如未來需要安置,社協也建議市建局盡量原區安置居民,減低對基層的影響。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年7月至9月期間,訪問303名租住深水埗床位、板間房、劏房等劣居所住客,發現期望以重建、或非重建模式回應深水埗狀況的受訪者各有約五成。(社協提供)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年7月至9月期間,訪問303名租住深水埗床位、板間房、劏房等劣居所住客,發現期望以重建、或非重建模式回應深水埗狀況的受訪者各有約五成,反映基層對地區發展的策略未有明顯分野,仍需時發掘及整合基層的想法及意見。

調查也發現,市建局公布深水埗研究至今逾半年,有99%受訪者不知狀況、或僅略知一二,逾八成人不清楚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受訪者最關心的首兩位重建議題是「安置及賠償方案」及「重建時間表、進度及流程」。

調查中,也有逾兩成受訪者擔心一旦市建局啟動重建,會遭到業主迫遷。談到安置問題,受訪者大多表達出希望原區或就近地區安置的意向,但也有兩成半人表示會考慮任何地區。

社協也提到,據市建局最新的公開文件,成功收集的租客問卷數量僅佔業主問卷的約24%一憂慮意見收集向一方傾斜,或令研究的立體性與多樣性不足。社協建議,市建局應該重新引入諮詢平台,邀請若干名的地區基層組織代表加入,全程參與規劃,確保基層聲音能有效地傳達。同時,市建局應定期通過工作坊、論壇等,讓公眾發表對深水埗規劃的訴求。

社協續建議,為減低對基層的影響,市建局宜盡量原區安置居民,如深水埗的安置居所無法應付需求,可以深水埗為核心,向外擴散至附近地區,最後才是考慮偏遠地區。市建局也應該委託獨立的第三方研究團隊,長期追蹤過去受重建影響項目的租客去向、居住環境變化、重建對基層的原區租客所帶來的影響成效等,並公開研究結果,供深水埗及未來的重建項目參考。

此外,調查也提及樓宇安全問題,有七成五受訪者表示感到深水埗的樓宇危險,近五成人不滿或非常不滿政府抽檢大廈的表現。就舊樓老化問題,社協批政府部門不能有事故發生,才加緊巡查,促當局要以「釜底抽薪」的態度,盡快成立跨部門的專責小組,統籌舊樓檢驗事宜,並於一年內完成巡查所有高危樓宇。

市建局(資料相片)

市建局回覆指,深水埗地區規劃研究已籌劃多元化的公眾參與活動,以不同形式諮詢持份者和蒐集公眾意見,包括以問卷收集業主及租戶意見、及街頭意見調查,共收回1.3萬份問卷。

市建局又指,已邀請地區團體及組織參與聚焦小組會議或工作坊討論,接下來會繼續安排與區議員、地區人士和業界持份者訪談,相關工作進度早前在深水埗區議會報告。

市建局稱,會透過不同渠道,就擬議項目發展諮詢公眾意見,並為受影響居民提供適切的支援,包括舉行簡報會、委派專責個案主任主動接觸項目內的家庭和商戶、由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為受市建局重建計劃影響的居民提供協助及輔導等。

市建局指,明白受重建影響的居民會比較擔心搬遷問題,目前的收購、補償及安置政策已盡量照顧居民及商戶「原區安置」的意願。其中住宅自住業主的補償,是以同一地區的「七年樓齡」物業價值作計算基礎,業主可自行重新購置單位,亦可選擇購買於原址重建的發展項目,或其他同區內合適的新發展項目的「樓換樓」單位,於原區居住。

至於重建項目內合資格的住宅租戶,亦可選擇特惠津貼或安置安排,市建局會視乎項目推出時的公屋供應,盡量預留項目地區或鄰近地區的公屋單位,以作安置編配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