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0名殉難華工 動植物公園牌坊訴說被遺忘的歷史

撰文:顏寧
出版:更新:

昨日(11月11日)不只是光棍節,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100周年的和平紀念日。香港動植物公園在花園道和上亞里畢道交界的入口處,有一座白色牌坊矗立。周末,有不少遊客於該處拍照留念,卻甚少人仔細研究牌坊的出處——悼念於兩次世界大戰中喪命的香港華人。
一戰期間,曾有香港華工於伊拉克前線擔任後勤人員,負責工程及運輸等後勤工作。期間,一共有384名香港華工喪命。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還記得這班被遺忘的華工嗎?
攝影:顏寧

碑文紀念英法死對頭「同盟國」?

這座牌坊最早建於1928年,原為紀念於一戰殉難的華人,後來於二戰期間曾遭損壞,戰後由香港政府修復,悼念兩次世界大戰中為同盟國殉難的華人。牌坊兩側寫上「上紀念戰時華人為同盟國殉難者」,並有「1914年至1918年」和「1939年至1945年」的年期;牌坊前後各有一對石獅守護。

+2

但同盟國不是一戰時英、法的死對頭嗎?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應是「協約國(Allied powers)」,而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及保加利亞王國組成的才是「同盟國(Central powers)」,難道是翻譯錯誤?

浸大歷史系助理教授鄺智文指,當時未有確實中文翻譯名稱,而Allied Powers則簡單理解為「盟國」,因此牌坊上的「同盟國」不是翻譯錯誤。

384位無名英雄的故事

剛過去的周末上午,公園不乏假日散心的市民和參觀的遊客,大多都是直行直過,偶有遊客或外傭把它當成背景拍照紀念。在那裡停留了一小時,只有一位家長興奮地向兒子說:「我們曾經有華人在一戰時犧牲,快過去,我幫你拍照。」

在一戰停戰一百周年,牌坊未有引起很多遊人關注。鄺智文於《老兵不死:香港華籍英兵(1857-1997)》訴說一戰中的華人勞工隊的故事。 

在那裡停留了一小時,只有一位家長興奮地向兒子說:「我們曾經有華人在一戰時犧牲,快過去,我幫你拍照。」(顏寧攝)

當時,英國陸軍曾招募香港華人擔任輔助部隊,於世界各地支援戰事。早於1915年初,英軍從印度派兵前往伊拉克一帶(時稱米索不達米亞),以佔領控制阿拉伯河的重鎮。後因補給困難,英軍於途中被困,多次解圍失敗,最終投降。此後,英印軍為加強後勤設施,曾徵用大量香港華工。

1916年,印度陸軍後勤工程隊與皇家工兵的內陸水上運輸隊在香港招募華工,並把他們送往伊拉克前線以擊敗鄂圖曼帝國(今土耳其一帶),負責修築鐵路和道路、協助裝卸物資,以及駕駛運輸船隻。直至1918年10月,一共有6000名華人後勤人員。 

戰爭期間,一共有384名香港華工在伊拉克擔任後勤人員期間逝世,包括工匠、管工、廚師及翻譯人員,當中有239名皇家工兵。

一百年後,動植物公園成為市民和遊客於假日散步、參觀的地方,動植物公園的牌坊依舊矗立,紀念曾於戰事犧牲的香港華人。

一百年後,動植物公園的牌坊依舊矗立,紀念曾於戰事中客死異鄉的香港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