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政府介入收地戰或再起 馬屎埔村民憂將難以抵抗

撰文:廖俊升
出版:更新: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討論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的撥款申請。文件披露,第一階段的前程工程費用,即包括地盤平整、擴闊粉嶺公路等基礎工程,以及遷置位於新界北缸瓦甫的警察設施等,總計約328.6億元。
其實早於2016年中,恒地申請原址換地,將其擁有的古洞北、粉嶺北農地,改作私人用途,故開始在有關地方收地。當年位於粉嶺北的馬屎埔村村民堅持不遷不拆,雙方爆發激烈衝突,數十戶村民留守至今,不過有一大部份土地已被恒地收回。
有三代住在粉嶺馬屎埔的村民憂心,撥款通過後,政府將加入收地戰,屆時村民難以抵抗。

2016年中,恒基派員進入馬屎埔收地,大量保安進場,拆掉卡枝等障礙物。(鄧栢良攝)

2016年中,《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計劃》)因收地風波鬧得熾熱,發展商恒基申請原址換地,將其古洞北及粉嶺北兩個發展區的農地改作私人用途,故派大量推土機及保安入村收地。位於粉嶺北的馬屎埔村,村民堅拒還地,死守家園,引發連場衝突。最終部份地皮被恒基收回,現時展開部份工程,不過還有數十戶住在原居,拒絕遷出。

事隔接近三年,緊張氣氛看似緩和之際,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去年3月於立法會中透露,計劃在2019年度上半年,就《計劃》餘下工程的詳細設計費用,同步與前期及第一期的工程費用,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盡快確定餘下工程的設計及核實收地範圍;而前期及第一期工程,須收回新界東北68公頃的私人土地,當中有500住戶需遷拆。意味著新一輪收地風波或將展開,屆時政府可能取代恒基,成為主動角色。

現時仍有村民留守馬屎埔,進行耕種。(廖俊升攝)

當年收地風波中,現年34歲的區晞旻Becky站於最前線守護家園,她的祖父40年代來港,在馬屎埔開始落地生根,現時居住地為父親所擁有,不過部份耕地則屬於恒基。如今戰幔或再掀起,她仍堅持不遷不拆原則,全因喜愛馬屎埔的生活,對城市生活毫不嚮往,寧可終日留在田野當農村人。

她直言,曾嘗試在城市生活,但一點也不習慣,「唔想搬走因為好鍾意屋企。以前讀城大住過宿舍,覺得好辛苦,同宿友對住四道牆。好唔方便,例如食嘢要去買,喺村係食自己食物。其實做人好睇你自己想揀一個點樣嘅生活,畢業之後我又喺中環返過寫字樓,好唔慣,日日粉嶺去中環,逼地鐵時見啲人個個樣好唔開心,會諗我係咪要過啲咁樣嘅生活呢?嗰陣真係好掛住屋企。」

Becky一家三代住在馬屎埔,她直言不想搬往城市,更願意永遠留守農田。(廖俊升攝)

區晞旻喜歡馬屎埔的生活,更在2010年開始了馬寶寶社區農場,不單種田賣菜,也辦了不少活動和導賞團,讓更多人認識馬屎埔。在2016年的收地風波之中,馬屎埔村陷入面臨被收地清拆危機,Becky也因禍得福,認識了不少戰友,共同守護這個地方,「2016年守田,好多朋友幫手,呢兩年睇落真係靜落嚟,但我覺得如果呢到有咩事發生,大家又會再返嚟幫手。」馬屎埔或將面臨再次收地的風波,Becky仍感樂觀,相信昔日戰友會回村幫忙。

Becky自稱「馬寶寶妹仔」,全職管理馬寶寶社區農場,負責銷售、找訂戶、送貨、辦活動,以及做導賞團。(廖俊升攝)

從外界看,如今風波似乎稍見平靜,「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和「馬屎埔收地」等名詞,彷彿在社會中消失,但對於村民而言,這兩年的生活絕不能以「平靜」來形容,反而受盡百般滋擾,每天活於痛苦之中,「恒基申請原址換地,機器駛入村開工,每日不停做工程。有村民話,隔壁屋啱啱先搬走,就開始每日8個鐘不停打樁,揼揼揼揼!又試過兩、三次,原址換地範圍嘅屋無故起火燒通宵,但間屋根本無人住,搞到村民現在住都住得唔安樂。」而記者到訪當日,也有幾位老村民向在場環保署人員投訴,家旁的工地每日打樁令其寢食難安。

恒基收回的土地,現正進行工程。(廖俊升攝)
村民的住所,正正對著地盤,打樁期間難免受影響。(廖俊升攝)

發展商近來雖然未有大動作,但去年政府放風,計劃於今年初向立法會要求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期工程撥款,收地風波將隨時再起,「政府年頭會要求撥款,到時馬屎埔大半條村都會畀政府收地,會收一啲恒基買唔郁嘅地。所以成條村都係一個好唔穩定嘅狀態,講緊今年政府會夾埋一齊收地。」Becky預期,若撥款在上半年通過,政府將在年尾進行收地。

面對再一次收地風波,Becky未有心灰,相信只要嘗試,便會有希望,「無嘢驚,驚就咩都唔洗做啦。做乜都好難,但你乜都唔做就係零。係啱就要做,睇到時發生咩事,唔可以比自己後悔。」她又說,這些年來不少村外人主動接觸馬屎埔,學習耕種,令她覺得尚存希望,「可能大家都預咗,最後條村都係無。但係呢幾年做嘅嘢令社會有啲唔同咗,都係值得嘅。」

Becky指,地圖有顏色的部份是恒基在96年開始買下,如今只剩小部份未收,故此她預料政府獲撥款後,會開始對這些土地動手。(廖俊升攝)

「最想係話畀大家聽,件事唔只係講我屋企,係講發展公唔公義,香港有無自給率,講緊比唔比到下一代一個永續嘅生活。雖然我心願係想好似嫲嫲咁,喺到住到八十歲,但我知道無嘢係可以永恆,呢件事要好多人一齊做先可以改變,現在好明顯未夠多人。」Becky說。

東北發展計劃的撥款看似勢在必行,收地如箭在弦,村民最終或要各散東西,離開自己的家園。對於未來,Becky只求活在當下,見步行步,「咁就梗係想以後都住喺呢度啦,但無嘢係必然嘅,諗唔到咁遠,人生無常。」

Becky只求活在當下,在馬屎埔活好每一天。(廖俊升攝)
馬寶寶社區農場外,掛著「還我河山」以及「還地於農、城鄉共生」等標語牌。(廖俊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