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製結他 紙皮停車場 環保爸爸製作「廢物」玩具:阿仔變工程師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甫進入麥偉林的家門,客廳雜物不多,簡潔明亮,完全不像擁有兩個小孩的家庭。牆上掛著一家四口的家庭照,但最教人好奇的是照片下方的「廢物」玩具——手製小結他、廁紙筒十字劍球、樹枝敲擊樂器等,儼如小型陳列室。
三年前,麥偉林跟太太Sindy開始跟小孩自製玩具,能省下金錢之餘,換來的是與兒子更多的溝通時間。
攝影:鄧天傲

麥偉林曾任職玩具設計師,現時則從事產品設計、媒體製作等工作。

30多歲的麥偉林頭髮啡中帶金,身穿棗紅色衛衣配牛仔褲。當我們甫進門,他就先拿出一把用鐵罐改裝的木結他,然後插上擴音器,彈奏一曲。「我覺得這把結他真的很有個人風格。」他笑著說,神色像個小孩。

玩具的「使命」

麥偉林曾任職十多年玩具設計師,主要設計嬰兒玩具,如學行車、電子琴等。大型連鎖玩具店的玩具動輒也要數百至千多元,一件玩具的誕生並不只是「好不好玩」,背後包含著龐大的產業鏈。「玩具賣這個價錢,的確有它的價值,因為有不同人去畫圖、做安全測試、手版設計、開模、物流等等,整件事情的成本很大。」麥偉林解釋說。

單是一部電子琴已背負著「回本」及「盈利」的使命,以亮麗可愛的包裝吸引眼球,刺激銷量,孩子的樂趣及創意看似不是重點。「一件玩具的靈魂應該是跟同孩子如何溝通,假設(玩具)好靚,你買果刻覺得好靚,跟住就擺喺度,這樣就似擺設多過玩具。」麥偉林說。

他舉例說,現在不少玩具跟電影有關,所以只能在電影角色上有所變化,「來來去去都是角色1、2、3,是有所局限。」此外,市場上還有不少跟學習語言、數學的玩具,以提升學習能力吸引家長購買。「小朋友好醒,這些玩具有聲音、會發光,頭一兩次都會玩,但幾次之後只會當它是普通玩具,玩厭就算了。」

紙皮停車場是麥偉林第一件製作的環保玩具。(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紙皮停車場的誕生

麥偉林笑說,自己以往也會買玩具給兒子,「帶兒子行大型連鎖玩具店真是很多陷阱。」然而,三年前看著兒子放滿一地的玩具車,麥偉林突然想到自製一座停車場,用作收納玩具車外,更可以成為另一樣玩具。「當時剛巧家裡有個鞋盒,就弄了一個兩層高,有滑梯、通道的停車場。」

由畫草圖到動手製作,加上太太後期的美術加工,整座停車場只是花了短短數小時,但過程中教麥偉林滿足不已。「兒子當時只得三歲,不能幫甚麼忙。但當他有這座停車場後,自己會將火車組合砌在外圍,將它愈變愈大——你會看到他的創意,這是讓我最驚喜的。」

自此,麥偉林開始用不同的廢料製作玩具,如紙皮、廁紙筒、紅酒箱木板或木塞、舊玩具的零件等,製作出手製木結他、廁紙筒十字劍球、樹枝敲擊樂器、牛頓擺球等多種不同的玩具。「現在同小朋友出去,全家人都會留意有甚麼可以執,或者那件物件可用來做甚麼。」麥偉林拿起靠在牆上的「樹枝」左右揮動起來,「這是我們去郊遊時,太太看到樹枝的形狀好美,便撿回來加上魚絲及汽水蓋,就成了一個樂器。」

由玩家變成工程師

與擔任玩具設計師相比,麥偉林以往的案子是來自市場部或上司的要求,但如今他的「客戶」是兩個兒子,他說現在更多機會觀察兒子的興趣。半年前,他們一家在台灣看見一座彈珠機,但價錢昂貴而且難以帶回來香港,「我從未見過兩個兒子雙眼發光,但無奈都要跟它說再見。」

麥偉林回港後就開始收集木板、釘子,砌好木板框架,扭上了一行釘子後就擱在一旁。「但我發現,有天大仔拿起了螺絲批繼續上釘子,我就跟他一同完成整座彈珠機,而這個用橡筋製作的發射器是由他發明的。」麥偉林揚起聲調,語帶自豪地說。

過往三年間,兩個兒子看著爸爸剪剪貼貼,左砌右疊,不知不覺間啟發了他們的創意。麥偉林說:「我的大仔由一個玩家,現在變成了一個工程師。」

麥偉林的大兒子今年6歲,對於製作玩具及編寫程式甚有興趣。

玩玩具學解難

大兒子子濤今年6歲,剛升讀小一。我們正等待麥偉林介紹他的設計時,子濤則拿著一個小盒子,主動前來說:「這是我做的。」透明盒子裡,放有由飲管砌成的迷宮,中央有個小洞。子濤把磁石放進去,示範如何避開陷阱穿過迷宮——這的玩具的玩法簡單,外形亦不甚美觀,但足顯出小孩的創意及行動力。「看到他自己動手做,這是我一個很大的鼓舞去繼續做。因為重點不是玩具,而是在製作的過程中,讓小朋友有機會面對失敗,並且學識解決困難。」

現時,麥偉林於社交平台開設專頁,不時分享環保玩具的教學短片,希望更多家長一齊跟小孩動手。然而,麥偉林跟太太均是設計師,其他家長是否難以仿傚呢﹖「有家長話好難,說末做到;但我想講, 兩兄弟加個爸爸,可將廢物變成不同的可塑性,我得,你哋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