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人生】8歲起揚帆遊歷廿國 前亞運代表:幫我建立世界觀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香港擁有聞名於世的維多利亞港,但每當提起水上運動,大多數人只會想到游泳。其實除了賽艇、龍舟、獨木舟,還有帆船運動,有一班人在其中默默努力。
今年25歲的帆船運動員祁致立,自8歲開始揚帆出海,還未成年就已經學懂,在大海中靠自己一雙手掌舵前行。曾是亞運代表的他,現時是位建築助理,與一般年輕人不一樣,他不甘心終日埋首手機內,情願與友人見面相聚、揚帆出海。他認為,帆船教會他認識世界,遠多於一個個電子訊息。

在父母的帶領下,Bernard走上了帆船之路。(呂諾君攝)

曬得一身古銅色皮膚的祁致立(Bernard)熱衷多種運動,卻最愛揚帆。生於小康家庭的他8歲第一次接觸帆船,並非父母要他「贏在起跑線」,只因「媽媽很忙」,「我哋有三兄弟姊妹,媽咪全日湊住我哋,冇晒私人時間。如果要『撇甩』我哋,唯一方法就係畀啲嘢我哋玩。」Bernard笑說,加上玩帆船是爸爸年輕時候的夢想,在父母帶領下,Bernard走上了帆船之路。

到世界各地比賽 建立世界觀

未滿18歲,Bernard不能駕車代步,卻可揚帆出海,因應風力、風向,掌舵控制方向,在海中感受自由之餘,亦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比賽中爭勝,「細個當興趣,玩到有啲成績,會好想贏,好想玩得叻。」其他小朋友閒時打機,上網,他每逢周末都用來練習,十來歲時終有機會到上海參加全國比賽,之後開始到世界各國參加比賽。「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卡塔爾、以色列、澳洲,意大利、匈牙利、法國......細細個已經周圍去,幾年內去十幾廿個國家,帆船係好幫到我建立一個世界觀。」 

「普通家庭有邊個小朋友可以同人講,咁細個已經去過歐洲、亞洲十幾廿個國家?因為帆船,我可以。」
祁致立

Bernard玩小帆船為主,如420、470型號等,船身約長12至15呎,由一至二人操控。其後他又參與約35呎長的中帆船,又稱龍骨船。去年他與拍檔二人駕着470帆船,在雅加達代表香港出戰亞運。「玩帆船時,你唔會淨係望住自己架船,要望住個海,望住陣風。譬如話我可以乘住個風衝返近岸邊上返嚟,但就預計會撞爛一啲部件,當刻就要衡量應該做咩決定。」

處理建築圖則 跟揚帆一樣要細心

慶幸得家人和學校支持,Bernard一邊玩帆船,一邊兼顧學業。他在英國修讀三年建築學學位,回港後用兩年時間修讀碩士,現時是一名建築助理,再多兩年左右(前後合共約七年)就可考取建築師資格,現時仍有活躍於香港遊艇會舉辦的帆船賽事。自小玩帆船培養了他整齊、有條理的性格,船上小至一個扣子、一條繩都要放得妥當,「其實玩帆船同我平日工作好似,平日處理建築物圖則,都係需要不斷評估計算,亦需預測風險。」

除了是帆船運動員,Bernard現時是一名建築助理。(呂諾君攝)
面對重覆的工作,Bernard會以出海來減壓。(呂諾君攝)

Bernard現在工餘會出海減壓,同事也跟著他揚帆,「幾鍾意嘅行業,難免會有重重覆覆嘅工作,所以要有啲嘢平衡..... 有次我明明病緊,但出完海反而好返。」他加入了香港遊艇會並成為會員,繼續在空餘時間玩帆船運動,「香港一年四季都適合揚帆出海,但有啲人以為要有自己隻船先可以玩,其實好多船隊都會招人一齊玩。」

Bernard說出海時要全神貫注,平日沒餘暇玩電話。(呂諾君攝)

揚帆要全神貫注 沒餘暇玩電話

身處智能電話的年代,都市人一機在手,可以處理很多事情。Bernard雖然沒有「脫俗」得放棄網上社交,但他認為不可沉迷,因此只在沒事做的時候才會玩玩,或有大事發生才會留個紀錄。他的Instagram平均數月才更新一次,除了三月時到意大利旅行,就是元旦日當日了。他認為,揚帆出海需要全神貫注,沒餘暇「玩電話」,「上次去亞運時咪多啲post相囉,有成三張相。」Bernard如此說。

帆船依靠風力而行,倘若突然無風,或湧起大浪,船員都需靈活應變。正因如此,與一般年輕人不一樣,Bernard做事很少說「無所謂」、「你話啦」,因為長久以來,在帆船上並不容許拖泥帶水,每個決定果斷爽快,試想如帆船失平衡將要反掉,是否還有餘暇讓腦袋拖延,慢慢選擇應該跳到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