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運動】缺運動易癡肥 康文署推殘疾人士運動計劃 費用全免

撰文:李慧筠 黃文軒
出版:更新:

康文署在今年七月至下年二月開展殘疾人士體育訓練計劃,十個訓練項目共72項課程,費用全免,參與者可以帶同一名同行照料者出席。訓練班運動類型包括身心伸展、羽毛球、滾球、地板曲棍球、乒乓球、徒手健體、水中健體、輪椅網球、游泳及現代舞,而肢體傷殘人士、智障人士、長期病患者、聽障人士、視障人士、自閉症人士及精神病康復者均有對應項目。

殘疾人士體育訓練計劃推展至全港十八區,服務對象新增自閉症人士、精神病康復者、長期病患者,運動項目亦增加。(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計劃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三月曾在七區以試驗形式舉行,對象包括肢體傷殘、智障、聽障、視障人士,新計劃推展至全港十八區,服務對象新增自閉症人士、精神病康復者、長期病患者,運動項目亦增加。

+1

訓練班對應不同殘障類別,各有不同,新增的項目,如自閉症人士只有現代舞一項,精神病康復者及長期病患者則各設身心伸展、水中健體班。為肢體傷殘人士而設的有身心伸展、水中健體、輪椅網球及游泳訓練班等,智障人士可參與滾球訓練、乒乓球及地板曲棍球,聽障設有羽毛球乒乓球及游泳,視障只有徒手健體一項。

一系列訓練班費用全免,參加者可帶同一名照顧者出席。課程最早七月二日開始,報名日期最早為五月十七日,名額由八至二十名不等,可親臨康樂事務辦事處或郵遞、網上報名。

2014至2015年,在新界區和離島地區舉辦 27 項活動中,有21項提供給智障人士,專為聽障和視障的活動各有一項,肢體障礙活動為零。(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根據香港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於2016年發佈的《香港殘疾人士體育發展顧問研究》,指出2014至2015年數據顯示,康文署為香港的殘疾人士總共舉辦/合辦 731 次同樂日 和 167 項的休閒活動,如把精神疾病的患者和長期病患者活動計算在內,總活動數目則為1291項。

為殘疾人士舉辦的休閒活動最常為跳舞、游泳、太極、羽毛球、籃球、健身、有氧舞蹈、 門球、乒乓球和足球。當中有122 項屬於智障人士活動,14 項屬於聽障,14 項屬於視障,13 項屬於肢體障礙,2 項屬於綜合殘疾人士,2 項屬於有學習困難或長期病患兒童。

研究又指出,康文署於各區舉辦的殘疾人士活動種類仍存有局限性。例如,在新界區和離島地區舉辦 27 項活動中,有21項提供給智障人士,專為聽障和視障的活動各有一項,肢體障礙活動為零。港島區當年沒有任何視障人士的活動,並只有東區和中西區舉辦過聽障及肢障活動。九龍五區均有為智障人士舉辦活動,總共有 69 項智障人士活動和 9 項聽障 人士活動,只有深水埗和黃大仙舉辦過肢障人士的活動,研究指這與相關體育總會與非政府機構所在地區有關。

專家:教練應多加留意殘疾人士心理需要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教授鍾伯光對計劃感到歡迎,他表示,近年社會陸續關注殘疾人士需要,「殘疾人士因受身體限制,運動量會不足,其實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有害,會容易有癡肥問題。鐘伯光又指,過去曾有研究發現,殘疾人士會因運動量不足而導致低緒低落,因此鼓勵殘疾人士踏出第一步嘗試運動。

「有些下肢殘疾的人需要坐輪椅,但他們上身仍然有活動能力,可以進行球類活動。」鍾伯光指,殘疾人士運動時,負責教練需要多加注意參加者的運動困難,除了生理上的照顧,心理上的照顧亦同樣重要。「由於殘疾人士缺乏運動,有可能會對運動感到害怕而不敢嘗試。」他又補充,雖然殘疾人士能正常學習運動技能,不過他建議,任何人在運動前都應先進行身體檢查,先評估身體狀況能否應付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