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一碗湯】「中土」融合夫婦煮鷹嘴豆湯:為女兒而煮的湯品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不只是中國人喜愛飲湯,對於其他國籍人士,一碗湯在凝聚家庭方面亦有很大意義。十數年前遠赴土耳其工作的Grace,邂逅了於當地酒店廚房工作的土耳其人Buran,並結為夫婦。多年前二人回到香港,誕下女兒Asya,又在馬灣開設土耳其餐廳。他們表示,湯品在土耳其的飲食文化中十分重要,亦不斷為土耳其湯品改良和調味,以迎合港人習慣。近日他們與公司合作推出印有女兒樣子及名字的湯包,希望透過這些為女兒而煮的湯品,將傳統但適合香港人的口味的土耳其湯與大眾分享。

湯包由KOLB.LIFE與Grace和Buran一同製作,湯品將於與社區組織「關注草根生活聯盟」合作舉辦為期兩年的墟市中售賣。(呂諾君攝)

曾任職設計行業十多年的Grace,過往做過雜誌、書本、舞台的設計工作,但打工多年,她突然想做一些「另外的事」,因而選了到土耳其工作。「當時係突然的起心肝,想去學啲新嘢,例如係新嘅文化同食物。」她在下榻的五星級酒店中認識了對食物甚有研究的Buran,二人一拍即合,之後也有不斷交流飲食心得。Grace也有帶其他朋友到訪土耳其,實地觀看土耳其人如何製作食物。

「起初都唔習慣佢哋(土耳其)啲食物,好多嘢都煮到爛溶溶搽麵包食,飲杯茶又要落糖,唔食豬肉、多食海鮮。但後尾會開始覺得啲豆蓉、茄蓉整成嘅醬係好好食,開始愈來愈鍾意土耳其食物。」Grace指,土耳其的食物與中菜很不一樣,但同樣有很多款的湯品,如傳統的紅扁豆湯、番茄湯、小麥湯,甚至乳酪凍湯等。Buran亦表示,因土耳其家庭在大節日慶祝時才會出外吃飯,平日多由婦女在家準備食物,因此自小已常看着母親煮湯,慢慢的也學會了製作方法。

二人結為夫婦後,曾在土耳其居住,到了2009年,他們為了希望女兒Asya能在港讀書,決定回到香港。「我就話可以搵返份工啫,但我先生又唔係好識廣東話,可以點樣喺度生存呢?唯一可以做嘅係整家鄉嘢食,佢哋又可以食到之餘,又可以帶土耳其文化嚟香港。」Grace指,因此他們選擇開餐廳,亦花了不少工夫了解和遷就港人口味,「最簡單可能係香港人唔食咁濃味,亦都唔係樣樣嘢加檸檬汁。」Grace笑說。

今次的湯包由KOLB.LIFE與兩夫婦一同製作,其中包括了土耳其餐中常見的傳統鷹嘴豆湯和紅扁豆湯(mercimek çorbası)。湯包上用上了Asya的名字和相片,希望能表達到這份土耳其和香港融合的愛,亦希望將土耳其家庭中的味道帶予香港大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