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市節】美孚見光墟售30款小食 豬仔餅年糕串背後各有故事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每逢聖誕節,歐洲各地都有不同的傳統市集,今年美孚亦有具本土特色的「聖誕暖笠笠墟市」。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重現街道熟食文化關注組、strEAT响道食熟食墟顧問服務計劃將於今年12月21至22日再次合辦墟市,使用在美孚萬事達廣場對出、橋底下的閒置用地,讓檔主合法和安全地擺檔之餘,同時為市民提供多元化食物選擇及獨特的餐飲體驗,提供親子好去處,令大眾都能感受聖誕的喜悅。

今次的墟市將有21檔熟食檔、40檔乾貨和約10檔手工工作坊,其中熟食檔攤位將售賣逾30款特色美食,當中包括酥炸海鮮餅、土耳其湯、泰式雞肉串燒、紅油抄手、芒果糯米飯、炸香蕉、玫瑰花茶葉蛋、炸沙翁、鹿仔造型朱古力等。而一眾檔主背後亦是各有故事。

擺賣酥炸蠔餅 豬仔餅年糕串

打算在墟市中售賣一口酥炸蠔餅的全哥,當了小販40年,透露蠔餅的製作方法由同為小販的友人親授。過去全哥曾先後售賣豆腐花、車仔麵,現時則於大角咀開設車仔麵店,他表示,過去推着車仔走遍油麻地、深水埗、旺角、大角咀,雖然在街上擺檔要「走鬼」擔驚受怕,即使已成功「上舖」,仍十分掛念昔日擺檔時的美好時光,「係好有特色,(小販)令社會有種特別氣氛。」而數年前他加入了墟市後,覺得非常喜歡,「個氛圍好重要,經過宣傳,住喺各區嘅人都會過嚟,亦見返好多以前一齊擺檔嘅人!」 

阿強售賣的「豬仔餅」,在去年的墟市中大受歡迎,而他亦有製作不同口味的年糕串。他本人任職廚師近20年,曾先後在酒樓、酒店、茶餐廳工作,他表示,參加墟市是希望能用貼地的價錢讓市民品嚐食物,「知道好多時食物價錢同成本相差好遠,成本只係五蚊,但賣就賣30蚊,當中有25蚊可能去咗租金度。」他笑指,愈大型的機構情況愈是嚴重,平日出外吃飯,他也會因價錢卻步,而在墟市之中,他能以「成本價加少少」的價錢售賣特色食物,「 係經過好多次改良,試味試到𠵱家見到想嘔,但到擺檔時聽到人地讚好食,有交流或者係討價還價,其實都好開心。」

被困輪椅 墟市找回意義

第四次參加墟市的聶小姐,三年前被診斷患上重肌無力症,現時是一名輪椅人士。她表示,坐輪椅前後的生活截然不同,過去她在基督教機構任職,曾經「坐唔定」遊遍30個國家50多個城市,但患病後猶如被輪椅「困住」。醫生說她的病情屬於漸進嚴重形,病發時她會突然全身無力,呼吸困難,每次都要立即送院,「其實我已經預備好身後事。」聶小姐如此說道。她又指,患病後連朋友都不敢見,只因「唔想嚇親對方」,「試過同朋友食飯時病發,但我郁唔到又出唔到聲,講唔到畀佢知做咩,淨係見到佢好驚。」

聶小姐指,自此開始習慣「一個人」,可以連續數天足不出戶,平日的活動也不多。為了打發時間,她在網上學做刺繡和其他手工作品,而放在墟市售賣,看着顧客買得開心,也有不少人讚她手工精細,讓她每次都很期待,「只要一有墟市我就好開心。」

小販家庭 重溫舊日回憶

與其他人不同,家善售賣的物品多為日常家居用品,她自小見證小販最光輝興盛的時期,從墟市找回了與父母的回憶。小時候她跟着父母,在西營盤正街當小販賣豬肉,她的爸爸當時是小販工會的主席,年紀小小的她只覺得,檔主之間的感情都很深厚。到了1978年的某天,西營盤發生塌樓意外,造成三死十一傷,家善爸爸是其中一名死者,媽媽、哥哥和姐姐也受到重傷,「以前啲人覺得,字都唔識多個先會接手小販生意。」她說道。因此隨年紀漸長,她先後到眼鏡廠和醫院工作,期間也沒再當小販。

「爸爸死咗之後,我曾經好唔鍾意同人傾偈。」家善指,在2009年,她首次在港島區接觸墟市,「第一次擺檔就賺咗400幾蚊,覺得自己可能遺傳咗父母DNA,一樣冧得掂啲客。」家善笑說,在墟市她再次熟習與人溝通,亦重溫擺檔的回憶,從中對過去父母的生活有更深了解,她認為,墟市能讓檔主幫補家計之餘,亦是十分有意義。

推動墟市政策

「响道食熟食墟」顧問服務計劃幹事范沛縈表示,相關團體已籌辦了十多場墟市,表示一直都在推動香港的墟市政策。她表示,現時每次申請過程都十分繁複,需經過七個政府部門、耗時兩至三個月的行政手續,除此之外,小販亦被打壓,甚至斥為「過街老鼠」,因此希望繼續推動墟市政策研究,並將邀請區議員參與聖誕墟市,在最後能做到「區區有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