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史科考中美兩國建交史 科主任:對考生或較困難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DSE中學文憑試今日(10日)考中國歷史科,近年中美關係膠着,卷一其中一條問題就正關於近代中美外交史,涉及50年代的「抗美援朝」、60年代「打倒美帝、打倒蘇修」及70年代的「乒乓外交」。

福建中學(小西灣)中史科主任李偉雄表示,該題目要求援引史實並加以分析中美關係,對考生或較為困難,推斷較少考生會作答這一題。

DSE中學文憑試今日考中史科,共有6,080名考生報考。(馬煒傑攝)

晚清列強入侵及慈禧太后排洋屬必答題

中史科設兩卷,卷一涉歷代發展,設有必答題,涵蓋甲、乙兩部,佔40分;其餘甲部及乙部各設3題,考生須選其中兩題,佔50分。試卷二涉歷史專題,設6單元,每單元各設3題,學生從所選的1個單元中選答2題,共答2題完卷,佔50分。

今年必答題之一涉秦始皇與漢武帝,另一題則是晚清列強入侵及慈禧太后排洋。六條選答題分別涉及西周封建制度、隋文帝建運河、明太祖君主集權、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中美兩國建交。

中美兩國建交題有三項資料:第一是新中國在1949年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日期,考生需得哪嗰歐洲國家在當年10月2日與新中國建交(答案蘇聯);第二是1955年亞非29個國家到印尼出席的一個會議,考生需荷答是哪個會議(答案印尼萬隆會議)及誰代表新中國出席(答案時任總理周恩來);第三項是兩幅漫畫,分別寫有「抗美援朝 保家衞國!」和「打倒美帝!打倒蘇修!」

考生另需答根據資料,寫出新中國建交情況,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的作用,以及就三個資料,分析中美關係在三個時期的情況。

老師︰今年適逢中美建交50週年 有時事性

李偉雄認為今年的中史卷所出的題目十分正路,對考生而言應「唔算好難」,不少題目有下苦功溫習應不難解答。對於卷一其中一題問考生中國的外交歷史,李指今年適逢中美建交50周年,有時事性,但題目要求援引史實並加以分析中美關係,對考生或較為困難,推斷較少考生會作答這一題。

另外,有問題需考生作答明太祖君主集權措施為政治帶來的負面影響,李指明朝君主集權並非陌生概念,「咁多年都咁講」,考生理應亦十分熟悉,作答上並不困難。

其中一題問考生中國的外交歷史,李偉雄指今年適逢中美建交50週年,有時事性。(余俊亮攝)

卷一甲部以秦朝歷史為題

李認為考生選答有關中國古代史的題目會較為着數,因古代史「初中教完高中又教」,考生會較為熟悉,例如卷一甲部以秦朝歷史為題,相信考生並不陌生。

李又提到,卷一第二部份以往考生需由古代史及近代史中各答一條題目,考評局近年更改制度,考生不論古代或近代史中可隨意選擇兩題作答即可,變相考生可專攻由中一讀到中六、相對應較為熟悉的古代史就可應付,因而可推斷較少考生會選答近代史題目。

李偉雄認為考生選答有關中國古代史的題目會較為着數,因古代史「初中教完高中又教」考生會較為熟悉。(余俊亮攝)

卷二出現冷門伊斯蘭教問題 料考生多不選

卷二方面,李指考生較常修讀單元四制度史及單元五宗教史,制度史方面一如以往都是田制、兵制及科舉各一題,同學作答上都應把握得到,但因考評局亦知學生較熟悉,要求上或會較高,「畀分可能手緊少少」;而宗教史今年則出了較冷門的伊斯蘭教,但因為是三選二的關係,估計考生會避開這一題作答。另外,卷二有一個單元關於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與現今社會女權運動的議題相關,如考生對此較熟悉亦不難作答。

考生鍾同學今早應考中史科,他表示卷一的題目很簡單,「我全部貼中晒」,他解釋專攻甲部古代史,認為「冇咩特別難喎」;但卷二他選答古代名人,當中司馬遷佔了25分,未有信心可從一題中取得高分。

考評局表示,今日約有6,080名考生報考中史,合共設有62個禮堂試場及150個為特殊教育需要考生而設的特別試場。

今日分別有1名正檢疫及1名確診考生於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應考;沒有考生因身體不適而選擇不應考,今早也沒有收到考生要求即日到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應考的申請

▼5月9日 開考前三日連假最後一日東涌熱鬧情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