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區刻板印象.新界篇】屯門有牛?屯門人:冇牛,卻有素顏美女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香港土地面積僅約1,000 平方公里,每個地區卻各有各性格。我們一般只從地名、統計數字來了解各個地區,所以才有人問「鑽石山有冇鑽石?」、亦有人斷言「住港島一定係有錢。」再來是新界「好遠,有冇牛?」係,到現在仲有人會咁問。
不如請18區的居民,親自拆解外間對成長地的刻板印象,而關於自己社區,他們想說的又是什麼?
第一趟街訪,先去新界。

一. 屯門區
屯門「屯門係咪有牛?」
屯門人:是清泉!女生多素顏 

18區之中,最有刻板印象大概是屯門區,幾乎每個屯門人都會被問:「屯門係咪有牛?」屯門一詞又可換上元朗、天水圍、或直接用新界,同樣適用。近年,問題進化為「你係咪騎牛返學?」屯門人怎回應?「有牛的,有牛的,我們常常騎牛返學。」屯門長大的林小姐幽自己一默,但其實她從沒見過牛。大家都知道是個玩笑。(其實屯門有冇牛?【社區異想】屯門有牛?歷史圖片:牠們如何消逝

屯門人回應:屯門是清泉 女生素顏 

遠,是第二個最常聽見對屯門的形容,那是西鐵開通之後仍聽到的說話。於是,「新界西民族」長征的堅毅精神常被歌頌,」遠,換來是一片淨土?劉生形容屯門是「清泉」,林小姐指屯門「另一個國家」。

清泉之中包括「 屯門的女生多數會素顏外出,不會化妝。」(記者:哪一區的女生必會化妝外出?) 港島、旺角。」林小姐笑說。「屯門景靚,可以去行山。其他區已經被污染了,屯門較少建築物,雖然現在有興建中的項目,你看,紅磡都看不到藍天。」劉生說,屯門是一個$40就可以看戲的地方,他提醒:「要去凱都戲院,服務質素好,但價錢與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一樣。」
【社區異想】屯門市廣場30年劇變 音樂噴泉八佰伴變跨境購物店

天水圍(黃永俊攝)

二.葵青區

青衣=機場?
青衣人:悶,但勝在體育設施多

想起青衣,第一印象是近機場。在青衣長大的郭生也有聽過這話,但他自己想到的是靜和悶。「青衣都麻煩,唯獨去機場方便。區內沒什麼購物,青衣城已經最大的商場,你難消費得起....很多大品牌。最多去Uniqlo,或去看場戲,但青衣戲院不便宜,我一家人很少逛。飲茶?樓下長發商場也有兩間酒樓。」他最想青衣多一間普通的商場,多點小店,普通一點,如最初的長發街市,「以前長發街市是舊式街市,租金平,有很多小店,但一下子就改變了。」改變甚至令他失去了歸屬感,「小學同學的媽媽在(長發街市)開店,街市翻新後,失去親切感覺。感覺整個社區沒以前融洽。」街市如何圍繫一個社區?郭生頓了頓,「因為基本上,接觸得最多(居民)的地方就是街市。」

青衣由三個海島填海連結而成,算是另一種「過海」,「我自小在青衣讀書,如果見到港島區同學覺得有點怪,那麼遠過來。」郭生說,「青衣有數個體育館,一個運動場,兩個泳池, 新東北公園, 將有新室內泳池,好像在長康那面。」郭生終於展露點笑容,「我本來就愛做運動,如果只是住,青衣的確不錯。」

葵芳「你去葵涌廣場咪好方便?」
葵芳人:葵涌廣場變質了


「我住葵芳,別人都會問『你去葵涌廣場咪好方便?』(記者:咁你係咪成日去?)是啊。」許小姐答,於是我們的對話便集中在「葵芳名物」:葵涌廣場。

1990年落成的葵涌廣場比她大「五歲」,「 要介紹葵芳的話,我還是會介紹葵涌廣場的。變化就是多了大公司進駐葵涌廣場,本來地舖位置是一些小攤子,被大公司如卓悅霸佔四,五個舖位的範圍。又有很多傳媒報導,形容為「美食天堂」,多了很多人來。 我現在很少了去(葵廣),因為太逼了。我知道天水圍都有一個屬於他們的葵涌廣場,覺得很好。」

將軍澳(吳煒豪攝)

三.元朗區
元朗「元朗好多好嘢食喎!」
元朗人:不要再入來吃!


何生說別人對元朗的初印象不是「有沒有牛」,而是「元朗好多嘢食」。身為長征一族,他沒嫌元朗遠,「出來(市區)也是半小時,交通都尚算方便,有巴士、西鐵。」生於此,他說元朗是個好地方,空氣清新。於是,他搖搖手:「區內人又多咗、區外人又多咗,特別星期六日,我盡量不出門。傳媒不要再叫人入元朗(吃)啦,元朗已經太多人。」

四.北區
粉嶺:「吓,我唔想同你出街喎!」
粉嶺人:粉嶺有山有田 朋友當宿營

有粉嶺人說,粉嶺除了遠,就什麼都沒有。「朋友住九龍,話唔想同你出街㗎啦。」住粉嶺的關小姐解釋,其實都是玩笑。不過,她的確住得有點僻,粉嶺再入一點,接近沙頭角。「朋友入得嚟就當宿營啦,會睡一晚。例如大時大節,倒數的日子便會來玩,當來耕田,行山。」非說笑,關小姐住處前面是一片田,後方有一座山。朋友都對鄉下地方感到好奇,好奇未驅使他們上山下田,「 一年來一兩次,覺得沒有什麼所謂,最重要是有冷氣。」關小姐自己也沒下過田,都是躲在家中開冷氣,她寧願捨棄市區的方便,兩小時的車程也慣了,「因為空氣好好,而且生活環境還是粉嶺好。另外,我有養狗,所以會一直住新界地方。」
【來稿】新界西大學生的苦衷:朋友間都會Long-d,嚴重起來會分手

大埔廣成麵家。(鄭子峰攝)

五.大埔區:
大埔=週末好去處?
大埔人:要出國看戲!


「一般人會覺得大埔是一個週末好去處,就是林村許願樹、燒烤,和踩單車。以前夜晚食飯,朋友很擔心我沒車回家。」陳先生解釋,大埔交通算是四通八達,總有車回家的。大埔有遊玩地方,亦有山有水,獨欠一間戲院。所以,有人笑稱大埔可成為一個獨立國,陳生認同大埔算是一個健全社區,「除了要『出國』看戲。大埔比較少車少人,寧靜,去到西環那邊,會覺得路窄,多轉角,成件事好壓抑。」

【社區狂想】大埔坐船出中環?大帽山起地鐵站?網民認真mode熱議

六.沙田區
沙田刻板印象:好多人!
沙田人:「沙田是世界的中心!不會搬」

問沙田人,別人對沙田的印象,他們的答案都一致:「好多人。」統計處最新數字顯示,沙田區是全港最多人口的地區,高達66萬人,亦是最多單身人士地區(179,574人),及最多打工仔的地區(347,700人)。街訪時,有黃大仙人指想搬往沙田,也有從銅鑼灣搬來沙田的新居民大讚沙田比較好。到底沙田除了人多,有什麼好?

「沙田是世界的中心!我不會想搬離。」住了沙田近30年的陳小姐續說:「同一條地鐵綫可到上水、粉嶺等;去荃灣屯門等也是40多分鐘;出九龍塘和太子等旺區也是半小時內;即使去將軍澳只需20分鐘;最後過海,地鐵搭往紅磡轉巴士,第一個站已到灣仔。」不過,沙田人說自2003年,新城市廣場開始變質,沙田也變了。另一名沙田居民翁小姐說,「太多內地人來購物,我試過被行李箱輾到腳,我會盡量避免去那些商場。」陳小姐補充,當一田百貨化妝櫃台小姐跟你說普通話,她就知道一切回不去,變不回那個有音樂噴泉的時代。不過,二人都說仍會住在沙田,「這個新市鎮很大。」;「沙田劃分得很清楚,住宅區、商場娛樂、工廠區。我不愛一下樓就是馬路。」

【來稿】沙田人自白:我係天龍人,點解日日要俾人撞到手都瘀埋?​

沙田(林振東攝)
+2

七.西貢區:
將軍澳有將軍?
將軍澳人:無街之城好悶


傳說將軍澳地名由來是紀念一位將軍,亦有說由「Junk bay」演變而來,不過現在沒有人問「將軍澳有沒有將軍」或「係咪好臭?(堆填區)」,因為將軍澳有更特色之處。

蔡小姐形容將軍澳是「無街之城」,她住了十多年,「很多行人天橋,沒什麼街道。下雨時,天橋可以避雨,但沒什麼街景,覺得很悶。而且沒有街道就沒有小店, 始終商場租金貴,所以多些連鎖店。而我想多些街道。」80年代中後期,政府才發展這個將軍澳新市鎮,並成為堆填區。近年,將軍澳又成為政府重點發展地區:單車館、運動場和藍田-將軍澳隧道。其實「天空之城」也有點娛樂話題,因為鄰近電視廣播城,「聽說鍾嘉欣住附近。」蔡小姐說,不過她未曾遇見明星,看到的只是一個又一個新商場。

【將軍澳模式】搭車買樓購物都關港鐵事 將軍澳居民如何過?

八.離島區:
東涌「咁你咪成日行Outlet?」
東涌人:冇行過Outlet!沒公共空間


離島區是人口是18區人口最低(156,801),但不等於只是一片山田,「聽到我住東涌,他們會想起Outlet,但我沒行過。」黃小姐說有些人會覺得東涌遠,她不同意,去市中心如旺角也不過35至40分鐘。不過,她再想了想,認同東涌不遠也許來自她的習慣,遠或近不是她考慮的重點,「東涌去欣澳那程地鐵的風景很美,不過最近興建港珠澳大橋而遮蔽。這裏有山有水,山真的是一片樹林,不是幾棵。」其實黃小姐有不滿東涌的地方,「沒小店、沒公共空間、街市沒什麼餸買、沒什麼好食。」問她喜不喜歡東涌時,這一連串的投訴使她遲延了5秒才答:「都喜歡的,始終20年來在這裏成長,但我會揀八鄉(元朗區)居住,喜歡原始一點的景色。」

(葉家豪攝)

九.荃灣區
荃灣:好多嘢食!
荃灣人:好多天橋,好多新樓


「以前荃灣已經好多嘢食,亦很多小店,但現在賣玩具的都轉成食肆。」住在荃灣福來邨的陳小姐說,假日來覓食的人特別多。近年,路德圍的食肆愈開愈多,傳媒形容為「掃街好去處」,街頭小食的種類亦花多眼亂。「荃灣什麼都有,有幾個大商場、平價商場如南豐中心也有,所以好多人來。」本來鄰近地區如青衣、葵芳等居民就依賴荃灣,成為生活圈一部分,附近的區民加上來覓食的人,陳小姐無奈:「好多人,原本話天橋係疏導人流,但天橋都愈來愈多人。以後又多些天橋,又多些新樓,只會更多人。」不過,她認為荃灣太方便,商店平貴皆有,故亦想一直居於荃灣。

【天橋之城三】荃灣天橋上 察看每條橋的不同「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