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拳王阿里:究竟如何成為 The Greatest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王志瑋

經武備志團隊編輯

 

大部分拳擊選手也會被傳媒觀眾起一個與自己形象相符的綽號,例如Flord Mayweather Jr的"Money" (一開始是Pretty Boy),Lomachenko的"The Matrix",Mike Tyson 的"The baddest man on the planet",那麼被譽為"The Greatest"的阿里,究竟是什麼原因才能被稱為"The Greatest"?

今篇文章便同大家介紹一下曾被評為世紀最佳運動員:拳王阿里。
 

拳王阿里全名為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 Haj),原名為Cassius Marcellus Clay,前重量級拳王,於1942年1月17日出生於美國,於2016年6月3日逝世(終年74歲),身高191cm,臂展198cm,阿里除了是1960年的奧運金牌得主外,其職業生涯戰績,更是61戰56勝,KO對手獲勝比賽高達37場。

阿里對上Floyd Patterson(視覺中國)

打法上,阿里可以說得上是一位相當異端的拳擊手,他的架勢不像一般拳擊選手所使用的傳統In-Out-Boxer架勢(不論是正反架),取而代之是阿里會把雙手垂放在身體的兩側,不特別防守頭部,看起來猶豫雙手放鬆,此特別的架勢,雖然看起來用處不大,但此獨特的架勢正正是阿里最能運用自己優勢的戰鬥方式 。

令阿里得到"The Greatest"的綽號,主因爲他全面的打法、以及絕動態視力、應對能力和身體優勢。一個拳擊選手,總會有屬於自己的個人打法,有近距離力量型,亦有遠距離Out-Box型,也有防守取分型等等等等,但阿里卻能在自己風格之上,因應不同對手將自己的打法作出改變,令自己處於上風。

當年阿里在臂展上有着的絕對優勢(同級別的拳王Mike Tyson 臂展為180cm,阿里則是198cm,兩者相差近20cm)。比賽中,與對手保持着自己適合理想的攻擊距離,令對手難以擊中自己,自己卻往往能命中對手。「move like a butterfly , sting like a bee」,此句正正就是阿里的打法概括,靈活優雅的步法走位,不規則而多變的出拳角度,令對手更難估計阿里的攻擊方法。

由於阿里有着臂展的優勢,對手要擊中阿里,就必須埋身打近身戰,但面對着靈活的阿里,在埋身之前已經會被擊中數拳;埋身後又很快會被再次拉開距離,令對手愈打愈急,但除了打近身戰外,其實毫無辦法擊倒阿里。清楚知道自己優勢的阿里,根本不急不趕,反而很多對手住住會在心急沖前攻擊的時候,會直接被阿里反擊而落敗。

叢林之戰(視覺中國)

獨特架勢的運用

值得留意的是阿里攻擊方面的架勢運用,面對着阿里長時間單方面的遠距離攻擊,對手在比賽往往會採取防守姿勢,希望逐步縮短自己與阿里的距離,但是由於雙手要舉起保護頭部的關係,雙眼便會因拳套影響視線,令盲點增加。

此時,阿里的架勢便更能大大發揮作用,垂放於身體的兩側的雙手,比起一般拳擊選手,阿里的架勢令對手很難預測他的出拳節奏也很難分辨出究竟他會擊出什麼攻擊:是刺拳、勾拳還是直拳?是瞄準頭部還是身體?是一拳,one two還是更多的組合拳?由於沒有特定的節奏,所以通通都比一般拳擊選手更難預計,如此一來,防守就會不斷被攻擊,而近身戰又會被閃避後反擊,對手就是這樣跌入惡性循環,進退兩難。

除了以上提及的特點外,阿里的防守能力、速度、心態、抗打能力、體力、閱讀比賽能力等全部基本能力都處於十分高的水平,當中穩定的心態更是令阿里能夠得到如此高的地位的一大要點。

認識拳王阿里的幾場比賽

相信很多讀者跟我一樣,對當年未能親眼觀看阿里的比賽十分遺憾,但幸好現在網絡上有很多阿里的相關影片,如果不知從何看起,除了觀看一些精華片段外,當中有三埸比賽,筆者特別想為大家推介一下,分別是阿里兩次對決Sonny Liston(當年Sonny Liston除了是重量級拳王還被傳媒形容為最冷血最可怕的拳擊手):

以及跟未被阿里擊敗前,46戰42次K.O對手的LaMar Clark的對決:

三場比賽也是十分具觀看性,當然還有阿里10秒閃躲對方21拳的精彩片段:

今次說到這裏,多謝大家閱讀。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