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中醫教路 幫媽媽按摩四個穴位 紓緩「媽媽手」痛症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有一種手,叫「媽媽手」,因過度使用拇指附近肌腱炎,令手腕無法用力,嚴重疼痛會延伸到手臂。有中醫師指,「媽媽手」最常見於「新手媽媽」,她們因未懂「抱B」錯用手腕力,拇指附近疼痛不堪。
母親節又到,除了買花表心意,市民也可以為媽媽、太太親手按摩紓緩疲勞。中醫師教市民幾種方法親手幫媽媽按摩和熱敷助減輕痛症。有中醫診所更正在進行新式針炙臨床研究,如親人有「媽媽手」,更可帶他們免費接受療程改善症狀。

註冊中醫師陳俞霏講解「媽媽手」成因與治療。(羅君豪攝)

媽媽有沒有「媽媽手」?

陳俞霏指,用四隻手指握住大拇指,將大拇指盡量屈曲握於掌心,然後往小指方向擠壓,如果腕部出現疼痛或疼痛加劇就是有「媽媽手」。(羅君豪攝)

30秒小測試 看你有否媽媽手

俗稱「媽媽手」的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或稱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是長期過度使用控制拇指活動的肌腱而致的慢性病,患者拇指下方肌腱疼痛、手腕難以用力,甚至局部紅腫繃緊,嚴重時拇指活動幅度會愈來愈低,疼痛並可能延伸到手臂。

註冊中醫師陳俞霏指,「媽媽手」最常見於分娩後的新手媽媽、要照顧孫子的婆婆和嫲嫲,因為未熟習舒服的「抱B」姿勢而過度使用拇指附近肌腱,或連扭毛巾、扭水樽蓋等簡單動作都無法完成。此外,一些需要長時間作手腕及手指重複活動的從業員,例如廚師、髮型師和攝影師等都是高危一族。

只需要30秒做一個簡單小測試就知道,用四隻手指握住大拇指,將大拇指盡量屈曲握於掌心,然後往尾指方向擠壓,如果腕部出現疼痛或疼痛加劇就是有「媽媽手」。

「媽媽手」患者拇指下方肌腱疼痛、手腕難以用力,甚至局部紅腫繃緊,嚴重時拇指活動幅度會愈來愈低,疼痛並可能延伸到手臂。(視覺中國圖片)

幫媽媽按摩四大穴位減輕痛症

「媽媽手」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熱敷、推拿、針炙和中藥改善,其中4大穴位按摩有效減輕「媽媽手」痛症,包括手臂上的陽溪穴、曲池穴、尺澤穴和外關穴。可用姆指指腹按,每次3至5分鐘。

給新手媽媽抱B貼士

簡單肌耐力訓練抗「媽媽手」

將橡皮筋套在5隻手指上,用力將大拇指與其他4指向外將開,直至有繃緊的感覺。(朱韻斐攝)

一條普通橡皮筋也可以幫助「媽媽手」患者放鬆手腕繃緊的肌肉和增加肌耐力。將橡皮筋套在5隻手指上,用力將大拇指與其他4指向外將開,直至有繃緊的感覺,維持10至20秒後放鬆休息,重複10至20次,每日3回。

媽媽手有藥醫?

「媽媽手」要可分為發病早期的急性勞損型和病發超過3個月甚至以年計的長期勞損型,前者可用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的中藥物,例如白花蛇舌草、威靈仙、秦艽、香附、丹參、白芍等;後者除了要活血祛瘀,也可能需要養血榮筋的中藥,例如當歸、何首烏、甘草、桑枝、桂枝、薑黃等。

帶媽媽免費治療媽媽手

一種新式針灸「筋針」是平刺進針,較之垂直向皮膚刺的針灸,痛感較輕之餘,對於「媽媽手」這病更快見效。(羅君豪攝)

針灸亦有助治療「媽媽手」,但平時垂直向皮膚刺的針灸,進針時或有痛感,且見效需時。陳俞霏指,一種新式針灸「筋針」是平刺進針,痛感較輕之餘,更快見效,指曾有患者筋針當下和之後即時感到痛楚紓緩三分之一至一半;部分個案筋針5次左右已康復。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正招募約70名患者接受筋針,研究筋針對「媽媽手」的治療成效。如果你是手腕近拇指處疼痛超過3個月、一個月內沒有接受其他「媽媽手」治療、18歲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並是願意接受針刺的患者,可向中心查詢,若評估為適合參與研究將免費獲針刺治療和跟進。

至2018年9月底前額滿即止

研究查詢電話:2580-8158

註冊中醫師陳俞霏講解「媽媽手」成因與治療。(羅君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