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一】SEN資優生撐到中五毅然退學 廿年問題制度仍存

撰文:歐陽翠詩
出版:更新:
融合教育推行逾二十年,制度上仍有缺口以致很多SEN學生家長感到十分無助。(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本港推行融合教育逾20年,在家長、團體的要求下,歷屆政府都增撥對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資源、嘗試優化制度。但是,像Snowy這樣的故事,卻仍然不停地重演。

現行制度下,有較嚴重或多重殘障的學生經專業人士或醫生判斷後,可以入讀特殊學校。自1997年起,政府為配合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倡議,推行了以校為本的融合教育,目的是希望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可以在主流教育制度下,和其他學生共同學習、成長,締造共融的校園。

長期關注SEN學生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說,融合教育理念雖然良好,但推行多年,執行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令一屆又一屆的SEN學生面對同樣的困難。近年有多宗因照顧SEN學生壓力太大而發生的慘劇,引起了社會對SEN學生及其照顧者支援不足的關注。慘劇根源之一是以校為本的支援不到位,犧牲的卻是眾多SEN學生的前途。融合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單純地要SEN學生跟得上一般學生的學業進度,現時部分學校的校本支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Snowy現時就融合教育政策做倡議的工作,繼續為SEN學生發聲。(鄧倩螢攝)

考試制度所限 資優生潛能未獲發揮

十年前,Snowy因為兒子得不到支援,曾一度想服藥自殺;五年前,她代表家長團體出席立法會融合教育小組委員會,聲淚俱下地訴說兒子在實行融合教育欠理想的學校遭遇的種種不幸,以及她作為家長面對的困難,並嚴辭指控融合教育是一個「美麗的童話」和一個「大謊言」。

老師以「罰抄」、「罰企」的方法來對待她患有讀寫障礙、自閉症及專注力不足的兒子, 以致兒子有一次突然失控,發出「你們是否想逼死我」的怒吼,身為家長的她也曾因為感到無助、絕望而導致憂鬱症惡化,一度想自殺……

幾年來,她一直到學校為兒子爭取調適,卻遭到百般刁難,考試沒有調適,也爭取不到為兒子設立「個別學習計劃」(IEP)。到了今年,忍無可忍的她不得不向學校寫了封信,要求讓兒子退學。

她在信中寫道(大意):「由於我的兒子不適合在這個以背誦標準答案為主的DSE考試,加上多年來同學的欺凌語言,給他造成很大壓力、情緒困擾,為着他的精神健康,我希望為小朋友找一條出路,從他的興趣、強項出發,故為他申請退學……」

有讀寫困難的學生在校未必能得到支援,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希望能補回制度上的不足。(鄧倩螢攝)

跟當年在立法會上那位情緒激動的家長不同,今日接受採訪的Snowy冷靜、平和,但說話鏗鏘有力,表現更堅定。她現時是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的倡議小組成員,繼續為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爭取更合理的制度。協會是由特殊學習障礙學生家長自發組成的,記者當天本來只是邀約了協會主席郭勝南做訪問,協會卻安排了五位執委一同出席。席間,他們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的例子和對融合教育的看法。他們無意成為教育專家,卻在為兒女找尋出路中開始研讀政策,並開始了為家長提供分享講座。

按教育局提供的數據,於2017/18學年,全港共有45,360名SEN學生在公營主流中、小學就讀,有約四成半是有特殊學習障礙學生,在SEN學生類別中佔最大比例。Snowy說,近年媒體和社會比較聚焦在患自閉症或是專注力不足的SEN學生身上,主要是他們有明顯的行為問題,「但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是看不到障礙的,最容易被忽略。」

特殊學習障礙有五大類,包括讀寫、特殊語言、發展性協調、特殊數學運算及視覺空間感知。讀寫障礙最為普遍,佔其中八成半。這些障礙跟智力不足無關,不少這類學障生更是資優生。當天在坐的五位執委中,有四位的子女就是資優學生。

這種雙重特殊資優生在某些特定領域中,其智能、創造力、領導能力、視覺 / 空間 / 表演藝術等方面表現優異, 卻同時有一種或多種特殊教育需要,包括特殊學習障礙。然而,若其特殊學習障礙得不到適切的照顧,或是被無限放大,則有可能影響其自信心及成長,令其資優潛能也無法發揮。

欠缺共融環境 同學歧視添壓力

Snowy兒子明明被判定為資優生,但在主流教育中,她卻無法為兒子找到出路。除了學校不願提供教學、考試調適,兒子需要為應付公開試而在高中階段不斷操練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學校提供不了一個包容的學習環境。

數位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的執委,因為子女得不到支援,開始了融合教育政策倡議的工作。(鄧倩螢攝)

教育局的《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指出,學校應採用「全校參與模式」來協助學生,營造一個共融的環境,並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來促進學生認識和尊重個別差異。然而,在競爭風氣盛行的高中,老師要追趕進度,補課繁多,有多少時間和心力花在推動共融上?

2016年,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向全港中小學做的問卷結果顯示,在處理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時,超過八成半(86%)教師表示缺乏足夠時間照顧融合生,認為學生個別差異太大的教師有八成(81%);另有約七成半(76%)教師表示,日常教學進度受到影響,超過六成教師認為欠缺針對融合生需要的教材(65%)及專業支援人員不足(62%)。

Snowy努力為兒子爭取考評調適,令兒子在考試時得以加時,本來雙面印刷的試卷被放大及單面印刷,讓兒子更容易專注;即使他考取較高的名次,在其他同學眼中,他的試卷卻是較淺的,他的作答時間較長,高分也「名不正言不順」。默書不及格,同學嘲笑他「白癡」。「這些同學的不理解,對於兒子的成長有着負面的影響,自信心也在一步步減低,令他在其他方面也難以發揮到應有能力。」她說。

Snowy相信,制度容不下兒子,自己仍可以為兒子找一條適合他的路。兒子在音樂方面有天分,她希望能在這方面栽培兒子,甚至考慮把兒子送到外國。「考試制度一刀切,把他拒諸門外。課程令他自信心沒了,即使有能力也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發展,原本這些學障資優生可以貢獻社會,但學校的制度卻扼殺了他們。」

張超雄認為,現時的教育制度,是以考試量度學生的學術成績,來篩選學生入大學,走的方向是錯的,政府嘴裏說「求學不是求分數」,卻都是「大話」。「融合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SEN學生可以愉快學習,充分發揮潛能,但這些實際都無法量度。」

協會主席郭勝南認為在小組面試中,SEN生可能會因為自信不足而影響表現。(鄧倩螢攝)

協會主席郭勝南指,有人可能會反駁說,學生不一定要入大學,職業訓練也是出路,但現時職業訓練局(VTC)的收生過程也倒退了。在數年前的收生過程中,VTC曾安排彈性的面試方式,若有學生在申請時表明有特殊學習需要,面試時會將該學生跟其他學生分開進行,以助他們表達自己的能力、發掘強項。

「現時很多面試過程卻是以小組形式進行,大家在競爭的環境下去爭一個位,不少SEN學生可能因為語文表達能力差,加上自信心低,不敢表現自己,自然輸蝕。」郭勝南認為,這種做法令SEN學生更難以入學。

系列文章︰

【融合教育.二】SEN家長︰學校支援有等於無 做功課好似打仗咁

【融合教育.三】副校︰幫SEN生如偵探查案 有限資源看教師心機

【融合教育.四】畢業禮話劇學童演過度活躍生 關愛校園的建設

上文節錄自第11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28日)《融合教育︰徘徊十字路口》。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