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特金會】沒有協議並不意味峰會失敗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特朗普和金正恩談崩了,至少很多人都是這麼感覺的。
「我相信人人都期盼我們能得到更好的結果,但我們(美朝雙方)最終決定不簽協議而離場」,在2019美朝河內峰會結束後,特朗普於提前兩小時舉行的記者會上如是說到。工作午飯取消、沒有協議,似乎都是「兩國談崩」有力的佐證。
但是,兩國真的談崩了嗎?

誠然,既然決定要舉行峰會,那麼兩國肯定已經做了不少前序工作,兩國也應該有了共識,這才有元首會面的必要。無論是政界的國際慣例,還是商界的談判事宜,大佬基本都只是最後碰頭,將雙方都已經確認的事情簽字即可。

也是因為這樣,朝鮮方面才會破例在國內向國民實施播報特金會,韓國方面青瓦台總統府才會發聲「美朝兩國有望就朝鮮戰爭終戰宣言達成協議」,美國方面也才會有眾多輿論擔心特朗普軟化對朝立場放鬆制裁——事實上,全球輿論在峰會前的預期都是偏向「謹慎樂觀」的。

因此,當最後峰會「無果而終」,「談崩了」的定論似乎也是唯一解釋。可是,這又如何解釋特朗普和蓬佩奧在記者會上「兩國代表皆準備在未來會面」的表態?如何解釋白宮公告中「非常好及富有建設性的對談」之措辭?如何解釋朝中社「金正恩為特朗普遠道而來,為此次會面和會談成功的積極努力表示謝意,約定與特朗普再次會面」的定義和論述?

上月底第二次特金會結束後,特朗普及國務卿蓬佩奧皆表示美朝兩國代表會繼續洽談,而朝中社稍後的公文中,也明言金正恩「約定與特朗普再次會面」(路透社)

歸根結柢,評估此次峰會失敗與否,還需看回其最初目的:這場峰會從來就不是為了什麼協議或具體無核化方案而開,或許特朗普希望能締造一些得以向國內觀眾展示的成就,或許金正恩希望能通過親自面談令特朗普做出讓步,但二人都清楚,這次峰會的底線任務,本來就並非決定誰勝誰敗,而是通過加深美朝領袖的關係,增進互信,繼而推動美朝數十年敵視狀態的進一步舒緩,乃至最終敲定得以長期履行無核化路線圖。

人們需要明白的是,相較於一份「務虛的聲明」,一次「務實的過招」才更有助於美朝關係和朝鮮半島問題。回望2018年6月的「新加坡特金會」,美朝元首有史以來首次會晤,需要務虛,也需要符號性的「新加坡宣言」。2019年2月的「河內特金會」雙方各表訴求,談不攏便是談不攏。一回生,二回熟,在一個務實的談判過程中出現波折,本來就是正常的。

人們已經太習慣於國際會議都能達成協議,以至於這次沒有協議的峰會被曲解為倒退和失敗。美朝問題歷70年而未解,無論是無核化、制裁還是兩國關係正常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此次峰會,本來就僅為構建東北亞地區新秩序與朝鮮半島和平繁榮之路的一環。從這一點看,縱然美朝未達成協議頗為遺憾,卻也並不意味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