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 全民置身「雲端生活」

撰文:李照興
出版:更新:

許多年後,人們如果回顧2020年春天,除了翻出新冠肺炎歷史,或者會加上按語:它也是中國社會雲生活化的元年。在醫療與救護的前線抗疫以外,有另一場時代變革正在展開。主角是科技,不一定是全新的科技,而是說:原本已有的雲科技如何在這突如其來的非常生活形態中,開始普及為一種未來的主流生活方式。危機惹來不確定性,它同時催生新科技紀元的到來——縱使它到底是種良性的轉變,還是黑技術對生活的入侵,一切還有待論證。

無論如何,肆虐兩個多月的新冠肺炎,在持續改寫中國式魔幻與現實、製造一幕幕激情與荒誕的同時,亦在加速催化新生活方式的變革。雲生活,早先的前衛概念已全面轉化為日常現實:雲辦公、雲上課、雲購物、雲看症、雲健身及雲娛樂等模式,並借助不同平台和虛擬技術展開了新的生活應用藍圖。如果將疫情比喻為戰爭,在看不見的硝煙中,毀滅同時帶來了科技創新應用。中國提供了最大的實驗空間,疫情則成為了實行試驗的最大契機。

這是個多月來,中國式生活的常見場景:桌上擺放着水果、零食、咖啡或茶,穿着舒適的衣服,對着屏幕敲敲打打,跟進手頭的事項,時不時面對鏡頭,或整理好上半身衣着,表現醒目地參與視頻會議,並以定時打卡、登記工作量及完成度作KPI考核。電腦或手機鏡頭以外拍不到的細節,倒可以不用太擔心。

因疫情嚴重,內地多個城市街上人流稀少,民眾為防感染都留在家中。(資料圖片)

這樣的雲辦公情景,一度是職場主流。3月初,迫於經濟壓力,眾多城市已全線復工,但防疫封鎖線並未解除。雲辦公成為被動的折衷選擇,廣泛應用於實業之外的眾多私人企業、國企和公營事業單位。這一模式給員工帶來較大自由度,也展現了公平參與和效率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不需冒險外出。

當然,為了和SOHO(在家辦公)區別開來,它需要更繁縟和高頻率的線上監督。它和雲上課一樣,由來已久,過往的普及度跟現在沒法比,甚至可以說,它們是疫情中想維繫原來工作和學習狀態的無奈手段(顯然,過往人們對這種公共領域生活「入侵」私人空間還有點抗拒)。由此,起碼是在心理和實質應用這兩方面,疫情助長了跨越這關卡,各種網上遙距技術與後台數據正式由「科幻」意旨蛻變成日常現實,展開了更廣泛的雲生活世界。

這場雲生活變革,當然首先以技術的改革先行。在疫情期間,一款叫「釘釘」的雲工作應用平台特別火爆,它是由阿里巴巴研發的智能移動平台,在大戰略的主導下(最終社會上一切資訊及數據搬移至網上雲端),得到眾多學校的推薦應用,成為了雲辦公和雲上課的「國家工廠」。縱使它受高度關注和一個搞笑現象有關:由於它實在太普及了,各大小學校都建議它作為網上授課的主要平台,但聰明的小學生們,據說有上5,000萬,可能是為了不想上課及做那麼多作業,於是紛紛在下載評價中,對它作出一星差評,試圖說服家長不要用它──但其功能看來比Zoom更為複雜多樣,顯然已反過來塑造了一種網上教學的常規「業態」。在7,000多個伺服器支持下,它囊括12個學科的線上課程。學生每天完成報到、直播、現身、討論、提問、回答、接收功課、呈上作業的授課流程。

隔着屏幕,老師不能再訓斥學生在課上玩手機了,因為,此時手機或各種平板產品成為接收知識的主要途徑——有悲劇因此發生,河南一個貧困家庭的女生因無力購買智能手機參與網課,憤而自殺。

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教師利用在線上學系統授課」。(新華社)

除了以文件處理、視像會議等功能主導的雲辦公和雲教育外,關乎日常生活的雲購物,以及關係到健康的雲看症,也構成雲生活另一主體——前者早有林林總總的電商平台作為支撐,京東和淘寶之外,便民的叮噹買菜、盒馬鮮生乃至大眾點評、美團等外賣App都能保證城市民眾最基本的在家飲食生活;而雲看症,也在不得已告別「望聞問切」和器械診斷之際,初步實現了隔空問診,尤其是發熱門診,疑似患者可以通過線上諮詢,醫生通過詢問有沒有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給出初步回覆。當然,為了讓線上診斷更精確,他們也需要大數據的幫助,比如諮詢者的詳細信息和病史,故需要醫療保障機構更全面的數據及病歷配合。

另一方面,在「少出門」和「盡量減少聚集」的建議下,健身方式也得向雲端發展。春節後,在iOS下載排名中,健身類App KEEP遙遙領先,用戶量仍在激增中。它除了有健身直播外,考慮到「宅人」健身愛好者家中可能無器械做gym,推出了應對的「牆面練臀腿」、「桌櫈打造美肌」、「床上燃燒脂肪」等付費課程(就是教如何充分利用家中的物資作器材);同時,這平台效仿車載地圖App邀請林志玲、郭德綱(知名相聲演員)作為語音嚮導,也邀請內地知名網紅主播李佳琦作為語音加油官,為「雲健身」的用戶助威,這幾招也充分表現平台專人借機推廣的靈活性和市場敏感度。

根據個人需求選擇單次收費項目,以及進行網絡約課,這些過往覺得不切實際的做gym方式,竟然在非常時期找到實驗大市場。

原本排期上映的春節賀歲片,大部份撤檔。只有徐崢的《囧媽》力爭在網上免費播放。(網上圖片)

不管如何,疫情正把雲生活從過往的概念階段,一步步轉變成全面的實踐,重組了當下城市的生活秩序。當然,有些看似是被迫轉型,比如娛樂業也得向雲端高歌猛進。在宅家高峰期惹來不少關注的「雲蹦迪」(「蹦迪」大意為開派對跳的士高,disco在內地慣稱作迪廳)和「雲party」就是箇中例子,一度在精力無處發洩的年輕夜店群體中流行。其他主辦方由此發現全新契機,嗶哩嗶哩網站(bilibili)上線了「臥室線上雲音樂節」,此後,又聯合獨立音樂廠牌摩登天空發起「宅草莓」活動——看起來,消費市場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好,都得在雲中找到了歸屬和雲轉型。這種轉型在注重現場感的夜店或音樂娛樂消費圈中難以持續。當中一間夜店搞的「雲蹦迪」,雖號稱曾吸引200萬元人民幣打賞,但相比起正常營業時每晚的收入,還是相距太遠。

經歷寒冬的影視圈,由於避免聚眾,製作都迫得停頓,這包括了電視台的現場錄影綜藝節目和嘉賓欄目。於是又相應有了「雲錄播」,製作組研發出明星在家直播生活的節目,通過器材加工,甚至嘗試了多地點多鏡頭的網絡現場直播。要數娛樂產業的雲普及化,反而是電影的雲首映開播更具討論性。原本排期上映的春節賀歲片,大部份撤檔,只有一部片力爭在網上免費播放,那是徐崢的《囧媽》。

它的突破性在於,作為第一線卡士及製作的大電影,它首次(迫於)跨過電影院放映渠道,直接在網絡上首映(賣出首播版權以作收入──模式很熟悉?對,它開創了中國版本的Netflix式業態,打破了舊有行規,所以也惹來院商杯葛),可能將推進中國電影未來的放映法則,將來大電影製作也具備網上直接首發的可能性,直接塑造中國版Netflix,包辦了由製作到發行渠道的聯網直營。

Celine的秋冬發布會。(網上圖片)

時尚藝術的下沉

娛樂以外,終於,一向「高冷」的時尚和藝術界也未能免俗,很快加入了雲團大軍。疫情蔓延,2020年秋冬季的國際時裝周備受關注,是live還是不要live?時尚的光環黯淡不少,一眾大牌子不得不另尋關注焦點。從前,雲直播被認為是難以觸及高消費目標群的低端方式,但眼下,它成了一個主要策略——暫時拋棄精準投放,先讓更多人參與「雲看秀」。

巴黎時間2月26日,法國著名時尚品牌Lanvin就特別與中國奢侈品平台寺庫(secoo.com)合作,全程直播了今年秋冬時裝騷,不僅有官方直播,還邀請了華裔時尚博主郭夏延作為主播,進行實時點評,揭秘幕後花絮,仔細講解設計亮點、流行趨勢和妝容配飾搭配技巧等。兩天後,LVMH集團旗下Celine的秋冬發布會更加關照屏幕背後的中國受眾,與騰訊時尚合作進行了直播,吸引了80萬網民觀看。

從受眾角度而言,雲看秀這種更直接的全球化方式,讓在騰訊、華為、抖音、微博等平台背後的受眾在第一時間「到場」,感受原來時尚就在身邊。從長遠市場考量而言,雲看秀各有利弊,除了價格遠遠不如傳播方式那樣親民,時尚界要思考的是:把高端時尚搞得那樣隨手可及,那麼不殿堂化,本身是否好事?

日本「新音樂教父」坂本龍一。(資料圖片)

同樣,平時被大眾忽略的藝術圈也終於按捺不住,迫不及待爭取存在感。疫情發生後,中國國家文物局強調藝術的雲呈現,故宮的回應最為及時,「全景遊故宮」的展覽火速上線,在網頁搭配文物解說,以及可供遊客點讚的按鈕。2月最後一個晚上,日本「新音樂教父」坂本龍一在「快手」平台的驚鴻一現,更是引爆了藝術圈。這是此平台和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合作的項目,包括坂本龍一在內的九位知名音樂人奉獻了一場直播演出。

許多人可能都作出了第一次嘗試:嚴肅的音樂愛好者為了看教授的出演,無可奈何下載了快手這個平時被視為略為草根或過度通俗、但在年輕群體中廣受歡迎的短視頻應用程式;快手慣用家則可能誤闖進直播間看了場略覺沉悶的演出。不少人真的看過後就即刻從手機中刪除該程式,但它的嘗試性質確實擺在這兒,展示了藝術殿堂活動的直播,以及在雲上觀賞藝術的可能。

此外,其他藝術雲遊覽還有直播遊覽大英博物館的節目,收獲了內地200萬用戶的觀看。快手的主要競爭對手抖音也不甘落後,由央視主持人負責直播,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九家藝術機構合作,三天九場,帶領觀眾一同「在家雲遊博物館」。

對於時尚和藝術方面的雲直播狂歡,輿論有着兩種截然不同的論調。前一種是:時代在下沉,藝術與時尚自降身段;另一種則認為:不管任何行業,「接地氣」都是大勢所趨。雲生活無疑是難以逆轉的時代趨勢,疫情不過是催化劑,加速了整個過程。討論仍在繼續,看來只有一樣是確定的:在雲生活普及的背後,是科技發展在主導一切。中國提供了最大的實驗空間,疫情則成為了試驗的最大契機。

直播遊覽大英博物館的節目,收獲了內地200萬用戶的觀看。(資料圖片)

科技發展的雙刃性

去到核心討論,當下雲生活的眾多場景,都隱含着科技發展的驅動力。最常見的直播,所採用的是流媒體技術,VR和AR的迭代升級讓360度的全景展現成為可能,配合日後5G帶來更高清的畫質和更穩定、流暢的速度。科幻電影中所展現的場景,正逐漸成為現實。我們也不難想到,一個真實的「駭客帝國」正在降臨。建造及完善此駭客帝國的科技本質,除了各式的軟硬件技術,當中有一核心本錢才是最具價值的,那就是超大數據庫。

看來只有中國擁有這個匪夷所思的全民數據庫。通過疫情這非常時期的非常實施,以防疫之名進行的大規模國民資料採集、監測數據,又將進一步推動整個數據庫的研究發展。

在疫情期間,公共空間的人體測量無疑是頭等大事。在上海,乘坐地鐵的乘客都要在車廂內掃碼,鎖定位置,確保一有問題,行蹤可查。在杭州,如果你沒有一個健康通行的綠碼,你會被禁止去某些地方。這綠碼則由你的出行、接觸、居住、疾病記錄綜合而來,並發放及儲存於你的手機上。

在上海,乘坐地鐵的乘客都要在車廂內掃碼,鎖定位置,確保一有問題,行蹤可查。(資料圖片/中新社)

升級版的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做到毫秒級響應,輕鬆解決了日後的出行追蹤與門禁問題,戴着口罩也能檢測,在移動端和公共交通領域已經落地使用。刷臉或者刷手的紅外測溫儀,則成為了社區門口檢查的標配。在廣州的個別客運站,則出現了5G警用測溫巡邏機器人,搭載紅外線測溫儀和360度全景攝像頭,可實現測量體溫、人臉識別和貨物監測等多種功能。另一些人流密集的高速路口、商場、地鐵和寫字樓,智能頭盔也開始大面積應用,能讓密集人流透視熱成像,瞬間發現人群中體溫最高者,並實時識別二維碼,自動記錄人員信息……看起來,克服恐懼和人群控制已經成為了中國推動科技進步的主要動力。

再一次,這些技術都可視為社會保障健康追蹤系統的一部份,在多數人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對於群體的健康管理由一個虛擬的「一站式智能社區平台」所接管,這也是此次疫情很多人在親身試用的一套智慧系統,包括業主端App、微信服務號、物業服務端和商家服務端等部份組成,集成了在線資訊和問診、日常繳費與購物、應急事務處理等功能。放到更宏觀的情景,即為一個從身份、健康到工作生活消費的國民即時訊息雲端大數據庫。

這雲端大數據庫像極科幻小說中那塊平平無奇、看不出內裏的黑色長方形巨板,它解釋了中國為何公認為研發人工智能及人臉識別系統的全球領先者,因這兩種技術正正需要大量真實數據以協助研發。它必然助長了人臉/身體登錄技術(譬如人臉辨識消費及進出),以至智能出行(智能道路及無人駕駛等)的未來展望。以至當一切無差的個人資訊數據都往雲上傳送的話,內容的監控就更是易如反掌。

升級版的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做到毫秒級響應。(資料圖片)

當一切在雲端,我們不能不警惕墜落的可能。在疫情過後,類似的生活、交通、健康社區平台會否繼續沿用,由非常舉措變成為常態?雲生活變革,讓中國進入全新的數據治國階段與數碼互聯運轉模式,每個人不僅貢獻出data,甚至乎,每個人都成為了data。

從人文角度而言,又回到對科技發展的古典思考:科技本身的雙刃性又再浮現,科技賦予人類自由解放,還是科技作為操控人類的完美工具?

用個科幻場景一點的方式來回答這問題的話,我們會看到,那答案藏在貴州山區中,濕度相當溫度適中的那些偌大黑暗洞穴之中,那裏有許多備有雲端數據的超大型儲存庫,包括你我手機的雲端備份。可能有一天,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備份,都存在這裏。

《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李照興其他文章:

【歸隱田園.一】新時代生活態度 內地文化人逃離大城市

【歸隱田園.二】擁抱大自然彌補文化缺失 我們想要什麼生活 ?

【歸隱田園.三】愛山林也愛享受 建基於「鄉奢」的消費新需求

【歸隱田園.四】反璞歸真 賦予古城文創價值

【歸隱田園.五】呼朋引伴 進山尋回生活節奏

【歸隱田園.六】覓地成家 享受清風體驗野趣

【十年回顧】在彎道超車的十年 中國VS世界,還是中國紀元?

【十年回顧】從城市空間到流行文化 中國十大關鍵事件

上文節錄自第20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9日)《疫情催化下 內地雲生活變革掀開序幕》。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